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青春华章 | 把青春写进太湖的清波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办,一艘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生态航母”——“太湖之光”亮相,展示了无锡水利治理和生态修复领域的科技成果。无锡太湖流域在数字化赋能下,治理进入科学系统化、技术智能化的新阶段。在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间,无锡以实践守护生态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治湖理念,探索出一套系统化、精细化的治湖路径。在这一系列治理实践中,“太湖之光”应运而生,成为太湖流域科学治水的重要支撑。

“太湖之光”因其独特功能,被形象地称作“超级搓澡工”,是由中交天航局自主研发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清淤平台。今年8月15日,在江苏无锡太湖水域全面投入使用后,每天可处理8000立方米太湖淤泥,既能净化水质,也实现“治泥净水”同步推进。平台具备高效化、模块化、智能化和余水处理等特点,从单一作业到系统治理都有极强的灵活性。它既可独立作战,也可与“太湖之星”协同运行,形成更强大的治水合力,为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这不仅是船,更是一代治水人的青春答卷。”在活动现场,“太湖之光”总工程师、河海大学1978级校友顾明分享了太湖之光的故事。他介绍说:“处理后的尾水能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可直接排入湖,只需要一键操控,就能实现全自动化作业,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真正做到了绿色治水、生态修复两不误。”这种科技创新,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水利治理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展现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信念。

太湖之上,“太湖之光”实现了从挖泥、筛分到脱水、回水的全流程闭环,不仅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也让淤泥变废为宝。从2007年的蓝藻危机,到近年来创下30年来最佳水质,太湖的巨变正是科技力量与治理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在太湖水域的工作中,青年工程师们正用专业和科技守护太湖的一湾清澈。工程师辛永涛介绍道:“船的设计更加适合太湖清淤——面广、点多、清淤量大,实现零土地占用、零二次污染。‘太湖之光’不仅是一艘船,更是科技创新在水域治理中的范本。而环境改善,是对每一份努力最直接的回应。”

海鸥翩翩,绿意盎然。从“太湖之星”到“太湖之光”,无锡正以一个个生动实践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太湖治理步伐。在这项庞大工程背后,是团队间的默契协作,凝聚着青年工程师的匠心与担当,他们将青春融入太湖清波,共同守护一湖碧水。

责编:陈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