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网红经济盛行。面对“工作自由,月入过万”的诱惑,不少人也渴望有朝一日成为大网红。然而,这些人群也正成为被骗子围猎的对象。
真实案例一
近日,常州朝阳桥派出所辖区江南银行报警,有一位老人要求接收一笔巨款,高达160万元,怀疑是电信网络诈骗,遂报警。
民警至现场,经过与老人的交谈得知,老人前不久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大律师”。“大律师”通过微信电话联系,称老人是大网红,“大律师”还将其他网红的视频转发给老人,称这是其他网红在和他互动,热门视频都是要对老人说的话。
由于年纪大了,大爷对网络一窍不通,得知自己是大网红十分喜悦,信以为真。这时“大律师”才转入正题,称网络平台有一笔160万元的奖励,要给大爷这位大网红,让大爷准备好银行账号。
大爷来到银行,要求工作人员帮忙操作,立即被工作人员阻止并报了警。一开始,大爷还非常恼火地坚称,自己真的是大网红”,然而,经民警查看,大爷的微信视频号仅有3条视频,点赞加在一起才7个,真的不是大网红。
民警认为,对方很可能是利用大爷年纪大、不熟悉网络,用花言巧语骗取大爷的银行账户信息,从而实施诈骗或洗钱。经过民警和银行的轮番苦劝,大爷终于认识到对方很有可能是骗子,删除了“大律师”的微信,并打消了在银行操作的念头。
真实案例二
2024年3月,想要成为一名短视频创作者的王先生在网上寻找视频制作教程时,被一直播间推销的视频剪辑课程吸引,就扫描了直播间的微信二维码,和一名自称是官方客服的人取得了联系。
“学习了我们的课程,你发布视频就会获得短视频平台的官方流量扶持,后续就可以变现赚钱当网红了,十天之内就能把学费赚回来。课程无效果还能无理由退款!”
信以为真的王先生当即扫码支付了人民币2997元的课程费。
然而王先生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购买的课程内容粗糙敷衍,仅仅只教授了一些视频剪辑的入门技巧,自己后续发布的视频也根本没有浏览量,并没有得到所谓的官方流量扶持,更不用说变现赚钱。而当他找客服申请退款时,客服不仅百般推脱,还推荐他再支付799元继续升级会员。
此时,王先生开始怀疑自己被骗,想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验证这一想法,没承想竟又遇到了一个假冒网站。王先生在这位“客服人员”一番花言巧语的推销诱导之下,又向对方支付了一笔“测试金”。钱款转出后,王先生后知后觉发现自己两度被骗,终于决定向警方报案。
套路解析
在案例一中,大爷年迈,虽然并不懂“网络套路深”,但依然渴望成为网红。骗子抓住这一心态,花言巧语对大爷进行“洗脑”,只为骗出大爷的银行账户信息,进行洗钱或进一步诈骗。
而案例二中,王先生遇到的就是典型的“推课团队”。这些“推课团队”的作案手法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冒充官方客服、直播间老师或助理,使用某网络平台的官方logo作为头像,以“官方”字样作为昵称,以“免费学习”“高收益变现”“流量推广”为诱饵,热情地给学员发学习资料,或帮着“分析账号问题”,以此引导学员收看后端的“免费直播课”,并最终诱导他们购买付费课程。
警方提示
虽然我们在视频平台上看到的网红千千万,但是对于平台数以亿计的用户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更多的内容创作者都是“默默无闻”“泯然众人”。
而那些极少数的头部网红,有的是机构平台推流,有的是自身天赋异禀,也有的是多年耕耘一鸣惊人。这些成功背后的因素复杂多样,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骗子所承诺的那样,“0基础三天学会短视频变现”,“动动手机就能月入过万”。
想要成为“网红”并不是错误,但是切莫急功近利,落入陷阱,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要警惕“官方扶持”“包赚不赔”类宣传,若对方声称“交钱就能上热门”“七天见收益”“无风险退款”等,极可能是诈骗陷阱。
通讯员 启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