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江苏/教育 > 正文
科技赋能暖民心 青春担当践初心——江苏理工学院志愿服务项目斩获省赛一等奖

近日,2025年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南京落下帷幕。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银铃E路行——数字赋能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凭借科技助老的扎实成效与民生情怀,从全省115所高校384个志愿服务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等奖。项目以“智护夕阳,爱暖童星”为核心,将计算机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效能,彰显出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的创新活力与育人价值。

十载深耕:从技能帮扶到科技陪伴的初心进阶​

“项目的起点可追溯至2014年,时任学院分团委书记许星老师牵头组建尤辉雷锋科技团支部,以社区为阵地开启为老服务。”项目负责人季海蓉回忆道。十余年间,团队紧跟技术发展与群众需求,完成服务迭代:从电脑打字教学,拓展至AI软件应用指导,更创新推出“AI温情陪伴”服务,指导老人用智能工具查健康资讯、联络亲友、欣赏优质文化内容,助力老年群体从“数字适应”跨越到“数字乐享”。​

2025年,团队进一步整合计算机学科优势,成功申报省级“博爱青春 星火计划”项目,将服务范围从单一助老拓展至“一老一小”双群体,构建起“科技赋能+精准关爱+长效管理”的志愿服务体系,成为校地协同民生服务的生动实践。

精准滴灌:“一老一小”服务中的科技温度​

在常州近20个社区,每周都能看到团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针对老人数字技能薄弱的痛点,团队打造视频通话、线上挂号、防诈骗提醒等场景化课程,用通俗语言拆解操作难点,还自主研发微信小程序,实现服务记录、需求收集与反馈的数字化管理,让服务精准对接老人需求。志愿者记录下诸多温情瞬间:老人视频见孙辈落泪、学会线上挂号告别凌晨排队、掌握防骗技巧致谢,相关画面制成微纪录片传播后,引发社会各界对代际数字融合问题的广泛关注。

在关爱儿童方面,团队同样表现突出。暑期,志愿者开展30天“科技筑梦”夏令营,通过“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筑牢爱国根基,以科学小实验、儿童编程点燃科学梦想;每周走进常州市蓝精灵儿童康复中心,联合专业教师以“社交赋能+艺术疗愈”模式,助力自闭症儿童提升社交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

双向赋能:高校育人与社会服务的同频共振

“从尤辉雷锋科技团支部到省级一等奖项目,充分展现我院学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能力的成果。”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书阳表示,“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社区需求,用代码书写民生温度,这既是基层社会实践课,更是淬炼担当的成长必修课。十余年来,团队坚守志愿服务‘持久战’理念,累计服务超十万小时,直接受益群众达数万人。”​

面向未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优化“一老一小”服务课程体系,深化校地协同,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从“点状覆盖”向“全域延伸”,让“智护夕阳、爱暖童星”的火种播撒更广。(季海蓉 王玺杰 许琳)

责编:季燃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