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汽车/产业 > 正文
到2027年,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我国充电桩迎最大基建潮

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倍增”并非简单数量扩张,更直指行业核心痛点。方案提出以“智能化”驱动、“均衡化”导向,重点推进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将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250kW的大功率枪达10万个;同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 kW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并鼓励建设大功率设施。

可见,《行动方案》的指导思路与7月四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形成联动,后者明确要求优先改造节假日利用率超过40%的高速场站,且设备可用率不低于98%。

网络布局均衡化成为另一突破点。2024年交通运输部已启动新增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的任务,为后续三年持续加密奠定基础。同时,方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农村地区将在现有97.31%县域覆盖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行业测算显示,若2800万个充电设施如期建成,全国车桩比有望从目前的约3:1降至2:1左右,核心城市或接近1.5:1,“找桩难、充电慢”问题有望进一步缓解。

我们还要看到,政策红利正激活千亿级市场。有机构测算,2025-2027年充电设备年均投资约600-700亿元,三年合计或超2000亿元,并带动电池、电力电子、智能电网等关联产业增长。

此外,液冷超充、碳化硅模块等核心技术加速国产化,华为已部署1.5MW全液冷超充桩,特锐德计划2025年前建成1000座超充站;英飞源、特来电2024年SiC模块出货量均超30万台。与此同时,“充电+餐饮购物”综合体、虚拟电厂互动等创新运营方式在部分城市试点,有望为运营商提供新的盈利空间,但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随着充电服务能力实现“翻倍”,多地政府已将2027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设定为50%以上。有行业测算数据显示,若目标如期达成,年减排二氧化碳或超1亿吨。这场覆盖全链条的升级行动,不仅将进一步消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也将为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李争光)

责编:韩震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