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青春遇见博物馆,一场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在“博物知旅”的脉络中,我们以镜头为笔,勾勒出江苏博物馆青年群体的鲜活群像:他们或是善用数字技术的“文物医生”,或是重构展览的“策展新锐”,或是让古籍文献“开口说话”的“文化解码者”。让我们跟随镜头,见证青年与博物馆的共生共荣,感受文明传承的年轻脉动。
今日推出第五期,人物为徐州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仇文华——
徐州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是徐州最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这里有刀光剑影的“九里山古战场”,这里是“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龟山汉墓等20余座楚王、王后墓的发现发掘,让徐州博物馆的藏品更加丰富,也让雍容华贵的金缕玉衣、晶莹剔透的汉代玉器、装备完善的兵马俑直接和观众对话。而我就是这些文物的守护人,做好文物的保管和保护是新时代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常说青春从不被定义,但是文博人的青春里应该有拼搏、有传承、有传播、有实干。参加工作的八年里,我从徐州博物馆老一辈文博人的扎实工作中学会了藏品接收、鉴定、登账、建档的程序。我也明白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抑制各种因素对藏品的危害作用,才能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生存环境,才能尽可能阻止文物的变化,达到长久保存的目的。
博物馆的接力棒让我思考,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工作的历练告诉我,我们应该有自信成为更具创造力的青年,这自信源于厚重的历史文化,源于丰富的文物藏品,更源于开阔的文博人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