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市吴江区江陵街道湖东社区便民服务站那个熟悉的小角落,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总是那么亲切。埋首在缝纫机前的,是居民们交口称赞的“吴阿姨”——季阿姨。季阿姨从老家带着一身好手艺随着女儿来到吴江定居,成为一名新吴江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社区招募能人的海报,二话没说就报了名。

“您这件衣服换个拉链还能穿!”在每月20号,季阿姨雷打不动地坐镇便民服务站,免费为邻里缝补衣物、修改裤脚。一台缝纫机、一张椅子,熟练地穿针引线,咔嚓嚓地踩着缝纫机踏板,为居民们解决衣服修改和缝补的难题。看着缝纫机落针的过程,熟悉的场景犹如回到旧时光。“这边附近都没有缝补的地方,衣服要缝补的话得去老城区,要半个多小时,现在这个活动太方便了”一位居民说到。
平日里,季阿姨象征性地收取5到10元材料费,用一双巧手和一颗热心,熨帖着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小烦恼”。

季阿姨的针线不仅缝合衣物,更悄然缝合着社区生活的缝隙。身为“邻友爱调解工作室”的“老娘舅”,她那双洞察纹理的眼睛亦能察觉人际摩擦的毛边。一次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小纠纷,经她温言细语的劝解,终化干戈为玉帛——针线里磨出的耐心,此刻成了化解心结的良药。
不仅如此,她还是社区“海棠先锋”的一员,足迹踏遍楼道门户,既是政策宣传的清风,更是民情民意的敏锐探测器。居民一句“季阿姨来了”,往往意味着心头的褶皱有了被抚平的希望。


一把剪刀,一根针线,一台缝纫机,是季阿姨服务社区的“三件宝”。她用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缝缝补补间传递着真情,在调解说和中维护着和谐,在走访宣传中架起了桥梁。
“平时在家也是闲着,不如发挥余热为社区出份力。”季阿姨告诉记者,“志愿服务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一直走下去,用真心与爱心为他人生活增色,为自己人生添彩。”
季阿姨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群众身边无小事”。她所做的“小修补”“小调解”“小宣传”,正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大民生”。她以最朴实的行动,日复一日地编织着社区的温情网络,让“季阿姨”这个名字,成了社区里最温暖、最值得信赖的符号。(邱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