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江苏省消保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5年江苏省居民夜间消费意愿研究报告(注:本报告所指的夜间消费是,从当日18:00到次日6:00时间段内的消费行为,含线上线下)。
调查采用线上问卷、桌面研究及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7186份;桌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地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效果的新闻报道和关于夜经济的行业研究报告等;同时,还对3位在夜经济领域有研究经验或实务经验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结果如何,一起来看看!
江苏夜间经济趋于旺盛,消费潜能仍需深度挖掘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夜间消费总体活跃,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98.4%居民参与夜间消费。从不同年龄来看,青年群体夜间消费活跃度较高,52.7%的受访者表示每周有数次夜间消费活动,近两成(17.6%)青年受访者每晚都消费。从不同地域看,城镇及苏南地区夜间消费活跃度较高,与总体经济发展趋同。

江苏省居民夜间消费仍以线上为主导(74.0%),线下消费(50.6%)发展潜力较大,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线上消费集中于外卖(59.0%)和综合电商平台(57.5%),线下则以夜市集市(66.7%)和综合商超(62.0%)为主要渠道。


从时段分布看,夜间消费在黄金时段(20:01—22:00)占比较高(56.8%),深夜时段(24:00后)仅占1.9%。

江苏居民夜间消费内容以基础需求为主,购物(56.8%)、饮食(53.7%)和娱乐(47.3%)位列前三,健康生活是江苏省居民夜间消费的首要动机(59.2%),国潮文化、体验消费显现潜力。
省内夜间消费满意度处于良好水平,存在提升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当前夜间消费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79.6分,处于良好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在夜间消费各方面供给水平的满足率方面,居民对夜间消费饮食、购物、娱乐、教育学习、运动康养、旅游、展演七个方面的供给满足率均在80%以上。但横向比较来看,居民对夜间消费不同方面的供给满足率存在较大差异,展演、旅游、运动康养、教育学习等方面的供给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不满意原因来看,“夜间消费类型单一,缺乏特色消费活动”是主要问题,占比达53.0%;其次为“夜市地点固定性不足”(39.6%)和“交通便捷性与安全性有待提高”(33.1%);另分别有27.3%和25.3%的居民认为“夜间消费环境与卫生条件需改善”及“消费场所营业时间不够长”。
夜间消费占居民日常消费四成,消费预期向好
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夜间消费金额占居民日常消费总额的四成(40.3%),显示出消费增长新势能。若夜间娱乐、旅游、购物、饮食、展演等配套水平进一步提升,近九成居民表示可能增加夜间消费。

具体来看,在饮食方面,居民希望提供更便捷的点餐和配送服务(54.7%)与丰富餐饮选择;在购物方面,希望商场提供休息区、饮水设施与儿童游乐区(66.8%)并加大价格优惠与折扣力度(62.4%);在娱乐方面,增加沉浸式体验、剧本杀等特色项目(51.1%),增加潮流玩具、二次元周边和活动(49.9%),以及提供更多家庭或亲子娱乐选择(47.1%);在旅游方面,增加烟花秀、灯会、观星等特色活动(59.6%),打造特色主题城市夜游线路(57.8%)、增加本地或联名IP文创/特产/伴手礼(56.1%);在展演方面,提供夜间步行或骑行路线指南(57.8%),引入更多知名展览、剧团、明星演出的演出剧目(56.1%);在运动康养方面,增加亲子体育课程(59.6%)与丰富体育运动空间(55.9%);在教育学习方面,希望组织本地特色线上线下课程(63.2%)及丰富融合学习形式,如人才夜市、书吧等(42.5%)。
针对调查结果,省消保委给出如下建议:
江苏省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精准把握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特征,既要着眼于本省居民消费意愿提升,更需强化跨区域消费吸引力培育,构建内外联动的消费增长极。
一是激活市场创新势能,打造夜间消费引力场。打造“苏夜慢生活”品牌矩阵,形成主客共享消费空间;完善夜间消费生态,打造复合型消费场景;关注全龄友好业态发展,构建群体化的消费服务体系。
二是政府托举精准发力,完善夜间经济支撑极。深化顶层设计引领,统筹布局战略棋局;营造夜间消费氛围,创造居民消费窗口;加强信息宣传力度,贯通居民需求通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愿 洪叶 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