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思政大学堂|实现思政课程和馆藏资源深度融合

“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思政育人工作的优质资源,拓宽思政教育覆盖面。高校博物馆是由高等院校设立并管理的文化机构,依托高校学科优势、校史资源和多元文化资源构建起特色馆藏体系,通过开展社科普及活动来延伸教育空间、推动文化传播。从功能属性上看,高校博物馆社科普及活动可借助丰厚的馆藏资源实现“文博思政”,引导学生“透物见人”“透物见事”“透物见魂”,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创新融合机制,实现思政馆藏深度融合

以创新融合机制为核心内容,“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思政课程和馆藏资源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博物馆社科普及工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常态化开展。

推动馆藏“引进来”,丰富课程内容。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将馆藏资源送进教室、送上讲台,由教师围绕馆藏资源制定学习专题,进一步拉近师生和馆藏资源之间的距离,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同时借助馆藏资源,让学生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和特色文化。

推动课程“走出去”,延伸教学阵地。将高校博物馆当作思政课程开展新场所,设计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思政理论课和实践课,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由博物馆组织开展“校史故事说”“文博思政课”等活动,由馆内讲解员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馆藏资源,用现场沉浸体验式教学感染学生;在博物馆中设置文化讲解员、馆藏管理员等志愿岗位,由学生定期参与岗位工作,为博物馆运行提供充足人力储备的同时,让学生在志愿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馆藏资源蕴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创新师资机制,推动师资力量互联互通

以创新师资机制为基础内容,实现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和博物馆成员队伍的互联互通,通过主体协同推动思政教育和博物馆社科普及的全面联动。

设定明确的工作指标,要求思政教师在每学期内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博物馆所开展的社科普及活动,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评价等,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馆藏资源的了解认知并为思政课程教学积累素材,以便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引入馆藏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鼓励博物馆负责人、管理员和讲解员等多元主体走上思政讲台,结合从业经历向学生分享自身在馆藏资源中获得的思想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汲取馆藏资源中蕴涵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力量。组织双方成员共同开展思政教育研讨会,就社科普及活动中如何凸显思政育人内容、思政教育中有哪些应用馆藏资源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展开充分研讨,集思广益实现思政课程育人和社科普及育人的双向协同。

创新传播机制,拓宽社科普及多元渠道

以创新传播机制为重要内容,通过活动形式优化、数字技术应用、多元主体协同等途径,全面拓宽社科普及渠道,为学生带来多样化、创新性的思政学习体验。

在优化活动形式层面,以“宣讲小分队”“故事直通车”“大家来说理”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社科普及活动的参与度,提升体验感;邀请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参与活动策划,师生携手打造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活动。

在数字技术应用层面,搭建虚拟展馆、互动云平台等数字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将博物馆实物藏品转化为数字藏品,学生通过平台就可以对藏品进行线上预览、获取关于藏品的详细信息;开发数字小程序,如以“藏品的前世今生”为主题设计小游戏,以动画的形式立体化呈现藏品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中增进对校史、红色革命史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了解和理解。

在多元主体协同层面,高校博物馆应和区域内大型博物馆以及其他高校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多样化的社科普及活动,实现馆藏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选择和自由参与机会,构建“文博思政”格局。

在“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和指引下,要充分利用好高校博物馆中具有思政育人价值的馆藏资源,通过融合机制创新、师资机制创新以及传播机制创新,实现社科普及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和同频共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叶琦 杨洪涛(作者叶琦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杨洪涛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专项课题“高校博物馆实施社科普及模式创新与探索”〈24SJA-20〉研究性成果)

责编: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