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格战,从2022年至今,三年打了四轮,仍未停歇。2025年5月以来新一轮价格战硝烟再起,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通过技术下放和价格策略抢占中低端市场。这种“高端固本、中端抢量、低端卡位”的立体化布局,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价格下探意味着对整个成本控制体系的重构,这给上下游供应链带来深远影响。那么,在价格战浪潮中,作为汽车重要的零部件——轮胎,汽车轮胎品牌又该如何?

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价格下探,多重力量推动新能源战略转向
1.成本与技术红利的释放为头部品牌下沉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三电系统成本较2020年下降超40%,800V高压快充技术普及后,15分钟即可补能20%—80%,整车能耗平均下降8%,这使得车企得以将原本应用于高端车型的先进技术普及至中低端产品。
2.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构成了战略调整的外部推手。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1 480万台,同比增长45%;《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延续至2026年,单车最高补贴仍保持1万元。政策托底+基建完善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和使用顾虑。
3.消费代际更迭引发的需求变革同样不容忽视。
Z世代消费者已逐渐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麦肯锡《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年轻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敏感度降低了26%,而对智能化、个性化配置的支付意愿却提升了43%。他们对车辆的需求与父辈存在显著差异,迫使车企重构产品定位策略。
二、破局之道,汽车轮胎品牌的应对战略
面对整车价格下行的压力,头部汽车轮胎品牌正通过技术前置化、生产智能化、产品场景化构建新的竞争壁垒。
在新能源浪潮加速、绿色转型深化的当下,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始创于新加坡,深耕轮胎行业逾七十载的佳通轮胎始终坚信"科技守护每一程",依托五大全球研发及试验中心,佳通构建起跨区域协同、高效联动的全球创新网络,其打造了自研AI模拟平台、T5启智科技平台、AdvanZtech领悦科技平台等数字中枢,全面赋能产品性能突破。

佳通持续发力智能轮胎、RFID芯片轮胎、静音棉轮胎、自密封轮胎、阻燃轮胎、低滚阻及可持续轮胎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落地转化,全面塑造高价值品牌力,兼顾性能与成本效益。

产业链价格战本质是技术储备与体系效率的竞争。对于汽车轮胎品牌而言,唯有像佳通轮胎一样把技术做厚、把供应链做深、把安全底线做牢,才能在价格战中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