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保障提速、全域焕新、摸清“家底”,江苏发布自然资源三季度“成绩单”

10月17日下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省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情况以及江苏省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并现场解读《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

要素保障“应保尽保”,项目进度全面超前

省重大项目承载着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既是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更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底盘支撑。

目前,江苏实现年度省重大项目、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应保尽保”,累计保障用地面积35.96万亩。此外,全省系统还实现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应保尽保”,并完成1.21万个市县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处长魏成介绍,前三季度,江苏在要素保障的机制方面有了全面的升级。“我们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统筹管理,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审批质效,进一步集成要素保障服务,各级各类项目保障进度均快于省政府重大项目开工时序要求。”

此外,江苏多项创新举措走在前,具有示范意义。如单列苏州工业园、南京江北新区等用地计划,不断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做法获国务院督察通报充分肯定;江苏在全国首家全面开展用地用林联动审批,将合并审批事项覆盖省级及以下批准用地用林的所有建设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在全国推广。

魏成表示,下一步保障工作将更加突出“主动靠前服务”的意识。“我们将突出批前工作,加强前期介入,最大程度压缩审批周期,努力实现‘地等项目’,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上下联动,构建‘全周期穿透式’服务新机制,齐心协力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全省整治“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

“千万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2019年,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江苏积极响应,统筹推进20个国家试点和16个省级示范项目,形成逐步探索形成城乡融合、现代高效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特色文化保护4种特色模式。目前,全省土地综合整治总体进度超70%,8个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全域整治“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村集体与农户“共同富”。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鲍志良在发布会上以苏州黄桥街道和如东新店镇为例,介绍江苏的创新实践。

苏州黄桥街道全域整治项目是全国首个报部备案的试点项目。过去,这里工厂林立,“三生”空间混杂,生态环境质量不高。以全域整治为抓手后,黄桥街道整治“散乱污”企业近2000家,打造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服务等重大项目,亩均税收从12.8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实现了产业用地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如东新店镇则发展“稻+”全产业链,打造“良种繁育—智慧种植—加工营销”价值链,土地集约度提升42%,流转率超90%,亩均效益提升40%以上。整治后的3个村收入从三年前的293万元增加至634万元,显著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其中,孙桥村还利用增加的村营收入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全额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切实将整治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今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在系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全流程管控,完善政策供给,从实施内容、实施路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做出系统部署。

“当前,我们正在持续健全管理制度工作机制,修订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编制要点、审查要点等配套文件,科学指导有基础、有需求、有能力地区,统筹开展单乡镇、跨乡镇及整县域等多尺度实践,依托‘一张图’建设,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和全流程评价机制,着力推动我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质增效。”鲍志良说。

摸清资源“家底”,2024年国土调查成果启用

国土调查数据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底数、底版和底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耕地保护的数据基础。

10月1日,江苏正式启用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调查成果显示,全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地类面积及变化情况总体稳定。其中农用地中的耕地、建设用地中的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工建筑用地同比增加。“这些数据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自然资源系统一手抓保护、一手托发展的两大使命。”省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处长杜国庆说。

江苏是水资源大省,水域面积占比居全国之首,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推进也使得江苏成为最懂水、最会利用水的省份。

如何摸清水资源“家底”?江苏构建“一机制”,建立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完善“一体系”,优化水资源调查技术体系;完成“一套数”,形成水资源调查基本数据;首创“一平台”,研发水资源调查智慧平台。目前已形成省级水资源调查基本数据,全国率先完成全面出数,比预定时间提早2个多月。

“国土变更调查是一项常态化工作。我们将持续跟踪监测国土利用变化,发挥‘日常变更’效能,确保我们的‘底图’常新、数据鲜活。”杜国庆说。随着调查成果的正式启用,可有效保持自然资源“一张图”的现势性,提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春晖

责编:徐春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