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只蟹的“沪上奇遇记”

交汇点讯 10月17日上午,上海世贸馆内人声渐起。在1B05展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来自连云港市赣榆区的最后几箱梭子蟹带上“名片卡”(源头产地品种介绍二维码),将其安置妥当。晶莹的水珠在蟹壳上滚动,灯光下折射出金属般的光泽。“这几只可是我们的‘选手’,”工作人员一边为参评“蟹王蟹后”的6只梭子蟹整理“妆容”,一边笑道,“你看这对大钳子,多威风!”

9点,2025上海国际蟹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幕,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新疆、山西、陕西、湖北等全国多个省份和直辖市的200余家参展企业的展位瞬间被人潮淹没,而“赣榆梭子蟹”的展台前更是早早排起了长队。

“滋啦——”随着一只只梭子蟹滑入热油,金黄的蟹壳与热油相遇,迸发出诱人的声响。浓郁的鲜香如涟漪般在展馆内扩散,引得过往观众纷纷驻足。

“太香了!”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李女士深吸一口气,“这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渔村吃到的现捞海鲜。”她接过刚刚出锅的煎蟹,轻轻掰开蟹壳,饱满的蟹黄顿时映入眼帘,“肉质紧实,汁水鲜甜,就像刚从海里捞上来一样!”

在展台另一侧,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生田洪艳和同学们正仔细品鉴着清蒸梭子蟹。“这蟹肉的纤维多么分明,蟹黄的醇厚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她转向同伴们,“我们都该为这样的家乡味道点赞!”

来参展的赣榆区工作人员陈波穿梭在人群中,不时为客商介绍产品。“从开馆到现在,我们的煎蟹已经补了三次货,”他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笑容满面,“不少外地采购商品尝后当场就下了订单。”

“为什么‘赣榆梭子蟹’这么鲜美?”面对观众的疑问,现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我们所在的黄海海域,冷暖洋流交汇,饵料丰富,加上适宜的水温和盐度,造就了梭子蟹独特的鲜美风味。”

在展台后方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海洋渔业相关数据:“赣榆梭子蟹”年产量稳定5.6万吨左右,全区拥有6000名销售网红和370多家冷库,订单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海头镇电商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日均发货量20万件,带动2万余从业者……“这就是‘中国海鲜电商第一镇’的实力,”陈波指着屏幕说,“顾客今天在展会上尝到的味道,明天就能通过我们的冷链系统送到家中。”

连云港海娃食品有限公司排列整齐的蟹黄酱,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公司负责人随手打开一瓶,浓郁的蟹香扑鼻而来:“这是我们研发的即食蟹黄酱,既保留了梭子蟹的鲜味,又方便储存食用。” 

作为海头镇最大的梭子蟹供应链企业,连云港景华食品有限公司在梭子蟹的鲜活集采、中转批发、冷冻加工领域实力雄厚,年加工活蟹及冻蟹达2500吨,产品销往全国,年总产值超7000万元。 

此次参展,赣榆区组织了海娃食品等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展,全方位展示“赣榆梭子蟹”从精深加工、活鲜流通到电商供应链的完整产业链条,共同讲述着“赣榆梭子蟹”的产业故事。

近年来,赣榆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持续深耕“海上粮仓”建设,从育苗、养殖到捕捞、加工,构建起全链条优质海鲜供给体系。此次沪上亮相,不仅让“赣榆梭子蟹”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更开启了品牌国际化新征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张南宁

责编:吉凤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