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近期有多地用户反映称,自己在骑行共享单车途中遭遇了车辆突然自动关锁急停,导致摔倒受伤。调查显示,造成共享单车骑行途中自动锁车的原因,或与平台超量投放有关:为抢占市场和扩大用户流量,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在城市部分区域违规大量投放车辆,存在“一码多车”的乱象,可能引发系统误判,触发远程关锁。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共享单车的安全性是底线。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共享单车的用户数量在去年已经突破6亿人。共享单车因灵活、经济而广受欢迎。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保障骑行安全是平台运营的必答题。
然而,由“竞速扩张”埋下的安全隐患,在出事后的责任认定上却被平台试图“一锁了之”。某共享单车平台的《租赁服务协议》中写道:“若用户提车,即表明已认同所订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如用户发生意外事故,除非能证明是因车辆本身的固有缺陷直接导致,否则平台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条款看似合理,实则将系统故障、远程误锁等隐性问题所引发的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用户。在用户仅能进行外观检查的情况下,“证明车辆固有缺陷”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维权门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共享单车平台作为服务提供方,有责任确保车辆的安全可靠。试图以格式条款将扩张带来的技术风险提前“豁免”,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自身基本责任的推卸。
面对自动落锁安全隐患,平台必须正面回应、主动作为。一方面,停止超量投放、清理“一码多车”乱象,从源头减少系统误判;另一方面,升级技术监测与故障预防机制,从系统层面杜绝骑行风险。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加强规范,对“一码多车”等乱象坚决整治,通过定期抽检与严格执法,倒逼平台筑牢安全防线。
不过,这也提醒了广大用户,也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骑行前可简单检查车辆刹车、锁具状态。若不幸遭遇自动关锁急停,一定要及时保留好现场证据,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妥善保存订单记录与就医记录,并及时报警维权。
共享单车的初衷,本是以科技提升出行效率,而非以安全为代价换取市场。唯有平台坚守安全底线、监管筑牢制度围墙、用户增强防范意识,才能让这一便捷的出行方式,真正安心地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国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