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商业/新闻 > 正文
中医诊疗心血管病显特色 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李琪琳主任的临床实践与担当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李琪琳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深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领域多年。作为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他以中医经典为根基,以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个体化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同时积极参与科研与公益医疗,践行中医医师的职责与使命。

一、深耕中医经典:以千年理论指导现代心血管病诊疗

“中医药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与诊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系统的理论体系。” 李琪琳主任表示,从《黄帝内经》“心主血脉” 的核心论述,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 “胸痹”“心悸”“喘证” 等病症的辨证论治,传统中医为现代心血管病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起,李琪琳便专注于中医心血管病学方向,系统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反复揣摩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 等经方的应用逻辑。临床工作中,他始终坚持 “以经典为依据,以病情为核心”,将传统理论与患者实际情况结合:针对冠心病(中医属 “胸痹” 范畴)患者,若辨证为 “痰浊痹阻心脉”,便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加减,辅助通络活血药材;面对高血压(中医多与 “肝阳上亢”“气血亏虚” 相关)患者,则根据证型选用天麻钩藤饮、归脾汤等方剂,在调理体质的同时改善血压指标。

“中医诊疗并非‘经验化’,而是有明确的理论支撑与辨证逻辑。” 李琪琳主任举例,曾有一位 58 岁冠心病患者,因心绞痛频繁发作影响日常生活,经辨证为 “气虚血瘀” 证后,他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配伍益气、活血类药材,经过 2 个月规范调理,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显著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二、传承创新并举:个体化辨证凸显中医诊疗优势

作为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李琪琳主任在传承名老中医诊疗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尤其注重 “一人一方、辨证施治”,避免 “千人一方” 的粗放诊疗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他形成了清晰的辨证思路与诊疗体系:

高血压:根据 “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 等常见证型,分别采用平肝潜阳、益气养血、化痰祛湿等治法,选用天麻钩藤饮、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方加减,既关注血压数值变化,也重视头晕、乏力、失眠等伴随症状的改善;

冠心病:聚焦 “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寒凝心脉” 等核心病机,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温通心阳为主要治疗原则,通过调整经方配伍,帮助患者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供血相关指标;

心力衰竭:从 “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气虚血瘀” 等证型切入,采用温阳利水、益气活血等治法,选用参附汤、五苓散等方剂,辅助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气短、水肿等症状。

“每位患者的体质、病程、生活习惯不同,即使病症名称相同,辨证结果与诊疗方案也需调整。” 李琪琳主任强调,中医诊疗的核心在于 “精准对应”,只有充分结合四诊信息(望、闻、问、切),才能让中医药在心血管病调理中发挥更好作用。

三、科研助力临床:探索中医药诊疗的科学依据

在深耕临床的同时,李琪琳主任积极参与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科研工作,致力于通过现代研究方法,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他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重大项目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等,研究方向涵盖中医经典方剂作用机制、心血管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领域。

其中,他参与的 “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通过对百余例患者的规范观察发现,经益气活血类中药调理后,患者不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指标(如一氧化氮、内皮素 - 1)也呈现积极变化,为中医药在冠心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数据支持。

此外,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北京中医药》《中国中医急症》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内容涉及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经方应用经验及临床疗效观察,为中医心血管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经验推广提供参考。

四、践行医者使命:公益医疗与健康宣教并重

“作为中医医师,既要做好临床诊疗,也要承担起中医药科普与公益医疗的责任。” 李琪琳主任始终践行这一理念,在临床工作之外,积极参与医疗帮扶、社区义诊与健康宣教活动,让中医药知识与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2022 年 8 月,他主动报名参与西藏那曲市聂荣县医疗巡诊工作。面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医疗需求,他克服高原反应,为当地藏族群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通过望闻问切为患者辨证开方,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普及 “低盐饮食”“规律作息” 等中医健康管理理念,传授内关穴、膻中穴按揉等简便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助力当地群众提升心血管健康意识。

在 “世界高血压日”“全国科普日” 等重要节点,他还多次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中医心血管健康讲座,用通俗的语言讲解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知”“冠心病的中医预防方法” 等内容,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培养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坚守中医道路:以专业服务守护群众 “心健康”

从深耕经典的医学生,到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再到科研与公益领域的践行者,李琪琳主任始终扎根中医药领域,以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指引,在心血管病中医诊疗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如今,他凭借严谨的辨证思路、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不少患者专程从外地前来就诊。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会继续深入挖掘中医经典的价值,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用更专业的中医技艺为患者服务。” 李琪琳主任表示,他将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坚守中医医师的初心与使命,为推动中医药在心血管病领域的发展、守护群众心血管健康贡献力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李琪琳主任的临床实践与职业担当,体现了医院中医特色诊疗的发展方向,未来医院将继续支持中医人才培养与学术传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

责编:徐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