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场聚焦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盛宴”将在南京启幕!记者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获悉,2025农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农业绿色技术产业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7日在南京浦口召开。大会以“绿色生产力与农业绿色科技创新”为主题,采用“1+11+1”模式,将举办1场主论坛、11场平行分论坛、1场农业绿色科技展,汇聚国内院士、专家学者、行业龙头及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打造高水平、有影响的农业绿色理论和农业绿色技术产业盛会,共享前沿成果、共商转型路径,为我国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紧扣国家战略,擘画农业绿色转型“路线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鲜明底色。本次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要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聚焦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加速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高消耗”向“绿色低碳”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守护生态底线。”大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将通过理论研讨、技术发布、案例分享等形式,为各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大咖齐聚论道,解锁农业科技“硬核”创新
据悉,大会特邀国内农业领域院士、权威专家学者参会,围绕绿色生产力、标准化、绿色产业化、绿色金融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流,重点聚焦智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全链条数字化装备、农业新品种创制应用等热门领域,分享最新创新理念与突破性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期间将发布10项农业绿色技术团体标准,并启动2025年度科技奖评选工作,通过标准化引领与创新激励,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位受邀参会的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标准与奖项将为行业提供‘风向标’,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推动绿色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11场分论坛“靶向”发力,破解绿色转型“关键题”
作为大会核心环节,11场平行分论坛将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细分领域“精准开方”,既有宏观战略研判,也有微观技术攻坚——
从耕地保护到智慧农业,从灾害应对到循环利用,从马铃薯育种新突破到设施农业提质,分论坛议题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既有“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与农业区域发展”“田间生态效应长期固定观测数据采集整合”等夯实农业根基的议题,也有“智慧农业与绿色发展共融共生”“能源加材料 万物秸秆造”等探索前沿技术的热点;既有“种养循环绿色技术产业化”“杂交马铃薯前沿进展与产业发展”等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也有“政产学研用协同共促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等强化链条协同的探索。

“每场分论坛都瞄准一个关键问题,通过跨领域对话碰撞火花,最终形成‘科技-产业-政策’协同发力的解决方案。”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讨论成果将为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参考。
科技展+案例秀,打造绿色成果“全景展厅”
除了“头脑风暴”,大会还将同步举办农业绿色科技展,设置农业区域发展、面源污染控制、智慧农业、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农业绿色技术、绿色技术固定观测试验、杂交马铃薯绿色技术、秸秆利用绿色技术、道地中药材绿色技术、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创中心等特色展区,集中展示全国农业绿色科技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
从智能监测设备到生态种植模式,从循环利用方案到绿色加工产品,展览现场将成为观察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成效的“窗口”。一位筹备展区的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仅能减少焚烧污染,还能变废为宝生产出服装、工业用材料等。”
南京主场赋能,链接“政产学研用”全链条
作为大会举办地,南京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教资源与创新平台优势。近年来,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加速集聚高端要素,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本次大会选址南京,将进一步发挥“主场”优势,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政府搭台引导方向,科研机构输出技术,企业承接落地应用,最终让绿色成果惠及广大农户与消费者。

“农业绿色发展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大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会将通过学术交流、展览展示、供需对接等环节,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让更多“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变成“农民兜里的金疙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晓娟通讯员 戴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