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秋天!冷空气已“到货”,未来三天穿衣指南请查收

有一种冷,叫“早晨出门忘穿秋裤”;

有一种慌,叫“翻遍衣柜找不到厚衣裳”;

有一种悟,叫“冷空气来才懂保暖要提前”。

“昨天还在晒被子,今天就把电热毯翻出来了”“地铁里左边大哥裹棉衣,右边小姐姐露脚踝”……这两天的江苏各地街头,短袖与羽绒服齐飞,堪称现实版穿衣盲盒现场。前几天网友还在吐槽:身上的短袖穿了5个月,已经穿到“包浆”!10月18日起,期盼已久的冷空气终于“到货”,直接“杀”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社交平台上,“明天穿什么呢”的话题热度飙升。

根据江苏各市气象台的最新资料,江苏终于全部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了!根据气候统计分析,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秋时间是9月24日,今年入秋时间异常偏晚。从9月18日徐州率先入秋,到10月18日全员入秋,竟然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场“姗姗来迟”的夏秋转换正式落定。

网友热议“一夜入冬”

冷空气来得猝不及防,受大风和降水影响,这两天气温骤降明显。未来三天,我省部分地区将陆续刷新最高气温新低。20日徐州、连云港和宿迁的最高气温都只有13℃,寒意日渐加重,提醒大家要及时添衣保暖。

未来五天天气预报(来源:江苏气象)

天凉了,到底要不要“秋冻”?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是指秋季不要过早地增添过多衣物,让身体适当感受凉爽,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根据医生建议,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降低,适宜增减衣物确实可以达到适应气温、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一是所处的地域环境气候差异较大,二是不同个体的身体素质不同。一般来说,老人和小孩,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抵抗力较差,不宜秋冻;体质偏弱者,胃肠道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秋冻。

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大,衣物穿脱不当容易感冒。此时,建议大家采用“洋葱穿衣法”,模仿洋葱的结构,通过多层穿着不同功能的衣物,来适应不同的温度和环境变化。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这场降温虽猛,但10月22日起阳光就会回归,气温短暂回升。小伙伴们记得每天出门前刷一眼天气预报。毕竟在江苏的秋天,乱穿衣不是玩笑,是生存智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孔婧

部门资料来源于江苏气象、中国天气网

责编:戴凌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