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苏超”里,藏着足球最本真的模样
图片来源:视频号截图

两天,两场“苏超”半决赛,将江苏球迷的心悬至顶峰。

10月18日,南京奥体中心,61565名观众见证了一场胶着的点球大战。主场作战的南京队与泰州队鏖战九轮,以8比9憾负。无独有偶,次日,无锡与南通两队90分钟互交白卷,再度步入点球决胜,最终南通4比2锁定胜局。

比分牌凝固的瞬间,“苏超”的赛场有狂喜的拥抱,也有无声的落寞,但更多的是赢家对输家的抚慰、球迷对球员的鼓励。这里的“喜怒哀乐”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足球最本真的模样。

这里的喜悦,是“拼尽全力的释然”。

时间回到联赛第98天,常州队在主场的“首粒进球”,引发了全网庆祝。球员冲向教练席相拥,看台上不分阵营的欢呼,印证着“进球即荣耀”的纯粹。而半决赛,泰州队点球战胜南京后,胜利者没有忘记走向失意者,送上宽慰的拥抱;远征的泰州球迷在看台上齐声喊出“谢谢南京”。这里的喜悦,是全力以赴后不分输赢的圆满,源于竞技,却归于温情与尊重。

这里的遗憾,是“倾其所有后的尊重”。

南通与无锡的半决赛上,苏州球迷专程赶到现场,与无锡球迷并肩作战;半决赛失利后,南京球迷用“来年再战”鼓励球员。时光在这一刻闪回“苏超”常规赛。9月21日,南京队客场0比3惨败,年轻的球员们低头不敢面对看台。一位老球迷拿着喇叭冲到最前面,喊道:“输了一场比赛而已!我们陪着你们一起战斗!”没有指责,没有谩骂。在“苏超”,只要拼得尽兴,便虽败犹荣。

几家欢喜几家愁,本是竞技体育的常态。但在“苏超”赛场上,在无数个“得意”或“憾负”的瞬间,这样的暖心场景反复上演。它清晰地告诉每一个人:“苏超”从不以成败论英雄。

我们谈论“苏超”的独特之处,其实是在见证一种更健康的足球文化生长。当其他赛事仍困于“赢球狂欢、输球谩骂”的怪圈时,“苏超”的球员与球迷,让大家看到了“更朴素的热爱”。

这里的球员是学生、是上班族,观众是街坊、是亲友。他们因热爱而来,只为看一场“纯粹的比赛”。看球员为了进球奔跑,看门将为了防守扑摔,看两队在绿茵场上拼得酣畅淋漓,也看输赢之外,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

足球的魅力,本就藏在它的“无限可能”里。“苏超”用141天证明,最动人的叙事,既藏在“输赢之间”,更显在“胜负之外”。那是看台上不停歇的擂鼓,是替补席的紧紧拥抱;是“输赢都认”,是“继续战斗”,是“底气”,更是“热爱”。

如今,首届“苏超”决赛将至,“江苏战斗”的口号将再次响彻南京奥体。成熟的足球文化,容得下欢喜,也装得下遗憾。它承认胜负的残酷,更守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或许,当一片绿茵场能让无数普通人找到归属与感动时,足球,便展现了它真正的“超”能力。

(冯晓丹)

责编:范杰逊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