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央视播放的《沉默的荣耀》迎来大结局。作为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这部剧开播后便大热海峡两岸,圈粉无数。剧中“女一号”朱枫也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位传奇人物?
10月20日晚,朱枫烈士的三位孙辈——外孙徐宁初、孙女朱容瑢、孙子朱则安,首次携手走进新华日报交汇点演播室,深情讲述奶奶的故事,带着观众们走进那一段沉默而荣耀的岁月。

剧中的奶奶,
就是孙辈心目中的奶奶
1949年11月,正是枫叶红遍万山的时节。朱枫受中共华东局委派,以探亲名义由香港抵达台湾,配合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将军传递情报。1950年2月,因时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朱枫于2月18日在当时仍被国民党军队占据的舟山群岛被捕。当年6月10日,朱枫与吴石、陈宝仓、聂曦烈士一起在台北被杀害,终年45岁。
这是《沉默的荣耀》里讲述的朱枫。“作为烈士的后人,对这部剧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交汇点主持人的发问正是很多网友最想知道的。
“有个镜头令我非常震撼!”徐宁初说,《沉默的荣耀》里真实还原了外婆朱枫被捕后吞金的故事——把随身夹带的金首饰掰成小片,然后一点一点吞食下肚,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对自己所从事的隐蔽战线事业,她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热播以来,朱则安每天追剧,网友对于这部剧的评论,他都一条一条去翻看。他说,“虽然我没有见过奶奶,但吴越老师演的就是我心目中奶奶的模样!”他列举了“很多条”:吴越老师扮演的奶奶笑容很有亲和力,遇事很从容,举止很优雅……他觉得,这部剧让他从感情上又完成了一次和奶奶的心灵沟通。
“奶奶牺牲时,比我年龄还小!”朱容瑢坦言,自己起初并不敢看,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剧中的奶奶”一集一集逐渐走进了她的心里,让她看到了那个年代最美好的女性形象,更直观了解了奶奶和她的战友们在明知可能会牺牲,仍然拼尽全力奋斗的过程。“更让我们知道,他们还有没完成的心愿!还有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
奶奶曾三进敌营,
帮丈夫成功越狱
在直播现场,孙女朱容瑢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向大家展示了奶奶两本不同时期的身份证明:在1946年的上海,她叫“朱静”;在1949年的香港,她的名片上写着“朱弥明”;而在1950年的台湾,她是“陈太太”;1951年的烈士证上,她是“朱谌之”;如今,我们都叫她朱枫……秘密战线工作的特殊和艰险,就像她的N个身份一样,跃然纸上。
孙辈们真正了解朱枫,都是从很小的事儿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在朱枫烈士三位孙辈的回忆里,一个立体丰满的朱枫形象呼之欲出:朱枫生于1905年,宁波镇海城关朱家花园人,是当地富商朱云水的第四个女儿。待字闺中时,大家都叫她朱四小姐。因觉得朱贻荫这个名字太陈旧、太俗套,就请她的老师、书画家沙孟海改名为朱谌之,字弥明,意即永远光明磊落。
参加革命后,朱谌之又化名为朱枫。红枫有鲜明热烈的色泽,有不畏寒风的坚毅。1937年,朱枫来到武汉加入我党的新知书店,书店经费紧张,她变卖家产捐了500大洋。1940年,她赴日伪统治下的上海采购印刷物资,因资金不足,变卖了家传的3克拉钻戒,换了6400元法币,助力革命出版事业。1945年,朱枫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我们家,亲戚都喜欢喊她爱梅姐!”朱枫丈夫朱晓光小名“朱梅”,朱枫亲昵地喊他“梅君”“梅郎”。“皖南事变”后,朱晓光被囚上饶集中营,朱枫化名“周爱梅”,三进敌营,探视并帮助丈夫成功越狱,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因此,在孙辈们的记忆里,爷爷朱晓光每年要过三个生日。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朱枫的,一个是被救日。朱晓光常跟孩子们说,奶奶极其卓越的地下工作经验,以及巨大的勇气,绝不是一般女子所拥有的。“没有你们奶奶去救,我是不可能越狱成功的!”
沉默的荣耀刻在家风里
朱枫是在舟山被捕的,距离镇海老家就几十公里的路。2011年,朱枫后人将其骨灰安葬在了镇海老家,“镇海的女儿”终于回家了!
直播现场,朱枫的孙辈们带来了朱枫的书法绣品以及朱枫用过的发卡、彩色扣子。发卡的造型,现在看来仍然很时尚。朱容瑢说,奶奶喜欢女工,也精通书画,是一个大家闺秀。“既是无畏的英雄,也是一个普通人”。
在爷爷身边长大的朱容瑢说,从记事开始,不管搬多少次家,奶奶的相片,都会摆在新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家里经常吃粽子,以前那种小煤炉要小心翼翼看着火,得煮上一夜才能煮好。爷爷每回一熬就是一夜,“第二天就会跟我说,跟你奶奶一起吃!你奶奶,就喜欢吃豆沙馅的粽子!”这一切让孩子们感觉到,“虽然没见过奶奶,但奶奶始终没有离开过我们!”
在直播现场,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向朱枫的孙辈们赠送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朱枫女儿朱晓枫夫妻俩的手印。这是十多年前,他做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采访朱晓枫夫妻时留下的。
朱晓枫是朱枫的女儿,朱枫牺牲后,她改了这个名字,以纪念母亲。她和丈夫顺着妈妈的路,也成为了一对新四军战士,后留在了南京工作。
朱枫的儿子朱明,1949年在香港和母亲告别后,去了北京,后以优异成绩考进北大物理系。跟姐姐感情很好的他,北大毕业以后,先是去石家庄参军,后来进入研究所,有几个地方可以选,他最终选择了姐姐所在的南京。
“和东海小组的后代都有联系吗?”朱容瑢告诉记者,大哥和吴石将军的孙女一起去过台湾,自己和陈宝仓将军的后人亲如一家,经常相互鼓励、严格要求,“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英雄的后辈们是怎么样的,英雄的精神是怎么传承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