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这块“超级充电宝”有着“世界三最”

在句容市边城镇仑山深处,碧绿的水库像一块镶嵌在山间的翡翠,与层峦叠嶂的周边景色构成了一幅动态山水画卷。在这里,一座既能发电又能储能的超级“绿色充电宝”——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正悄然运转。

从人迹罕至的荒山沟壑,到山水间的超级绿色“充电宝”,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历经了长达8年的“山河重塑”,如今,这座电站正在以其独特的调峰调频能力,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0月20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调研团队走进电站,探访这座承担着长三角地区电网调峰调频重任的“超级充电宝”。

三项“世界之最”,书写超级工程的创新答卷

记者站在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上,目之所及尽是开阔与绿意。这座182.3米高、相当于60层楼高的大坝,称得上是在原始山体上“填”出来的奇迹。

“电站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世界最高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世界规模最大的库盆填筑工程。”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宣传管理负责人王威康介绍,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从上水库到下水库175米的水头落差,是实现电能与势能高效转换的核心关键。

然而在2017年3月开工前,这里还只是一条V形冲沟。如何在此“平地起高楼”?王威康指着眼前的上水库说,建设者们采用“堆饼法”工艺、数字化大坝碾压实时监测系统、附加质量法快速检测等创新技术,指挥超过300台(套)机械协同作战,“垒出”了一个上水库,单月填筑量超170万立方米,创下行业纪录,“填充量达到3000万立方米,是其他同类电站的数倍。”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共计自主研发投用11项行业之最、12项行业首创,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电站先后获得200余项奖项和专利,正是因为综合运用了多种创新技术,电站在业内被誉为“抽水蓄能行业的百科全书”。

“以防渗方式为例,课本上有的这里都有,课本上没有的这里也能见到。”王威康说,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是世界首个采用“库岸沥青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防渗的抽蓄电站,首创多种土工膜联合防渗。

面对上水库大坝填筑料源主要来自库盆库岸开挖,岩性多样、料源参差不齐导致不均匀沉降较大,传统防渗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存在撕裂风险的痛点,电站自主研发新型热塑性聚烯烃(TPO)土工膜,抗穿刺强度提升40%,拉伸性能远超行业标准,联合防渗成效显著,水库渗漏值远优于设计值。从2024年6月上水库开始蓄水以来,最大蓄水量可达1400万立方米,且防渗效果非常好。

一块“充电宝”,成为华东电网调峰“利器”

在地下厂房,6台22.5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整齐排列,俨然一座“地下宫殿”,这就是这座能量枢纽的“心脏”,构造复杂、精密度高。

20余种岩性交织、120余处溶洞潜伏——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厂房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创新应变的过程。最终,以2.5万余根水泥砂浆锚杆、230余吨钢拱肋等为筋骨,百米级厂房形变锁定在毫米级精度,建设者们还开创了直接进行导水机构正式安装的新方式,为每台机组节省直线工期约30天。

“目前,6号机组正在进行为期15天的试运行,预计10月24日24时结束试运行,28日并网投入商业运行,至此句容抽水蓄能电站6组机组将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技术专工常乐介绍,“简单理解,我们确实像个‘充电宝’。打个比方来说,半夜用电低谷时,我们把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白天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发电。”

实际上,电站运行过程远比这个比方复杂,抽水蓄能电站发挥的功能远超过“充电宝”。“更重要的作用是消纳新能源,对电网进行调峰调频,发挥平衡器、稳定器作用。”常乐说,“我们能在3到5分钟内启动机组达到发电状态,比传统火电快得多。”

这块“充电宝”为何不可或缺?今年,江苏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破亿”省份,随之而来的是储能压力,电网的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

“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接入电网时,会产生波动。我们通过调峰、调频、调压等多种方式,把这些不稳定的电能‘熨平’,确保电网安全。”常乐进一步解释了这个电站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独特价值,此外抽水蓄能电站可配合核电、风电、“西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和大型煤电运行,有效缓解地区负荷增长较快、电网供电压力大等问题。如今,这座总投资96.06亿元、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的“超级充电宝”,正以澎湃动能守护着长三角的万家灯火。

一笔2.06亿元“环保资金”,撬动生态经济双赢

站在坝顶远眺,只有两湾静谧的湖泊镶嵌在山谷之中,记者没有听到轰隆的水声,也不见湍急河流,四周绿树环抱。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不仅展现了能源转型的技术进步,更传递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据介绍,生态修复不是后期补救,而是一开始就写进了电站的规划。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共有2.06亿元资金被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电站建成投运8000立方米水处理系统实现污废水循环利用,研究应用植被混凝土等工艺,工程复绿面积超67万平方米,老鹰家族翱翔于上水库蓝天之上,鸳鸯、白鹭在下水库“安家落户”……电站以实际行动诠释“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

综合考虑代替煤电机组和消纳清洁能源的成效,电站投运后每年可节约燃煤消耗量约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约35.7万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从源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之举。这座世界级电站带来的不仅是清洁电力,也为镇江的绿色低碳发展增添了重要筹码。

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近年来镇江市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全市重点能源项目建设。经综合评估,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增加电工装备制造业产值36亿元,投运后每年直接创造利税约2.5亿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也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当前,镇江正结合矿山修复与产业发展,系统推进句容石砀山、韦岗青山湖等区域的抽水蓄能项目开发,为集群建设探索新路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薛诚 刘磊/文 郎从柳/摄

责编:刘言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