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商业/文化 > 正文
“大江”的期待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是我曾经的盛世芳华,“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是我与山川相得益彰的缩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我与小伙伴们和谐共生的情怀。是不是随着文人墨客在历史长河中的消迹,我曾经的辉煌也随之暗淡了?不,我不想就此被埋没,我期待有人来修复我的创伤,让我再现无限荣光。

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让我从日以夜继的沉睡中猛然惊醒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开始憧憬未来模样“三年来,我们始终围绕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治理主线,于大海中捞针、乱石堆中寻试金石,最终得以拨云见日,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露头角,始于市区顺江而下,全面勾勒出了长江生态修复治理版图。”中交天航局西南公司项目负责人,嘴角露出微笑地说道。

自2020年12月以来,中交天航局西南公司追寻长江奔流的足迹先后中标了长寿区桃花溪幸福河湖工程、涪陵高新区涞滩河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万州区五桥河流域沱口至长岭段安全防护工程、巫山三个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内容包含流域消落带治理、河道整治、防洪工程、景观绿化、污水管网、建筑改造、配套服务设施等,综合治理面积共计376公顷,将有效改善重庆长江流域的生态景观、人文风情和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将有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大步前行。他们的出现和系统治理规划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生态修复的舞台已经搭建,高质量施工也要跟上节奏才行,努力做好每一项让人民满意的生态民生工程。”天航局西南公司重庆生态建设项目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然而施工进展并不是如履平地,在广阳湾项目施工中,三峡库区水位变动高达30米,由此波及江岸往复冲刷形成大规模的消落带亟需治理。“整个江滩就像被一把刀刃切过一样,冲刷线以下整整齐齐全变成了‘秃头’。”这是现场踏勘时施工员最直观的感受。

“要是用塑石护坡、框格梁等传统工艺修复施工,就相当于给这么美丽的江湾做了一次植物‘绝育’手术,太可惜了。”凭借多年施工经验,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判断出传统修复方案不能满足生态、生物同框的修复理念。“看来我们得想办法给江岸穿件‘雨衣’,既要锁住植物的土壤根基,又要防止江岸被冲刷。”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滴水都能穿石,更别说植物生长的土壤了,肯定抵不住水流侵蚀,这让项目团队一度陷入迷茫。经过长时间市场调研,与当地高校多次开展专题技术研讨会,项目团队最终在市面上发现一种生态固土网,不仅可以将土壤“锁住”,还能在表面沾上一层薄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双层保护,然后用特拉锚“穿针引线”将生态固土网“缝合”在消落带上。对于这个大胆的创新尝试,当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不过为了寻求生态修复的最优解,项目团队还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历经一个完整的水位涨落后,消落带上的“草坚强”依然鲜活如初,这给项目团队注入了一剂有效的强心针。“如此一来不出两年,这些两栖植物根系就能自力更生了,将与这一江清泉完美融合,从此告别‘秃头’烦恼,而且我们还节约了不少成本,真是一举两得。”项目负责人欣喜地说道。

他们结合我的实际“病情”提出了“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润土”七大修复措施组成的“配方”是一种全新的修复理念更是当代生态修复的智慧结晶在这里让我从曾经的荒滩变成了城市中一条靓丽的生态长廊让我以“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新身份闪耀登场

他们这样攻坚克难,寻求与当地自然完美契合的治理方案事迹还有很多。长寿桃花溪幸福河湖工程是重庆市唯一纳入2023年全国幸福河湖创建的项目,衔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承载了当地居民对生态、文化、幸福的美好期望,项目团队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六大体系建设,打造“一湾碧水穿城过,两岸缤纷入画来”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地准备,涪陵涞滩河水环境生态修复项目迎来施工热潮。“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居民就近提供休闲娱乐、赏花戏水的好去处,切实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促进‘两山’转化。想着不久后这里将再现‘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的迷人画面,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项目施工员自豪地说道。

在万州五桥河治理中,面对房屋占河、河道淤积、容纳有限等堵点问题,他们对症下药,提出隧道分洪、清淤疏道、下切河道、建墙挡水等综合治理措施,为我找到了新的出路,也为我打通经脉,扩大胸襟,更是让我避免了一时狂躁而僭越红线的灾难之举,守护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保持着作为母亲河的慈祥尊容。在巫山县城东象鼻山下的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一幅“重峦叠嶂寻觅处,三峡深处有人家。”的生动画面跃然长江之畔。“‘夜泊巫山’高端民宿取意于李白诗词‘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说到它的建设过程也是大有来头。”项目负责人如数家珍地说道。

为将古诗词里“夜泊巫山”意境完美呈现,项目团队仔细查阅了《巫山县志》,广泛收集周边旧村落的残旧建筑材料,并从中寻找古时巫山民居的建筑痕迹。经过漫长走访,项目团队发现:明清以来,巫山民居主要采用传统穿斗木结构。这种结构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结构稳固,非常契合巫山大山大河的地形特点。为追求历史与景致、生态与文化的相互统一,项目团队决定采用这种明清时期巫山民居风格——传统穿斗木结构与主体结构脱开作为承重结构的明清老砖混合建造。“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现巫山古城韵味,我们也是煞费苦心,无法想象请教了多少老者才弄懂那佶屈聱牙的《县志》,人们视作垃圾的残旧建材,我们却如获珍宝。”项目施工员描述道。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始终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提出中交天航方案,为绿水青山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期待中我轻声吟诵起:一展山水乃为卷,林草田坞又白沙,顽童老叟皆觅趣,重峦青峰隐人家的当代歌谣。

责编:周正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