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4.6万人,养老平台服务更多人(“十四五”的民生故事)

亮点

“十四五”以来,我国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

 

“郭大娘,指甲长了就和我说,可别自己剪,看不清楚伤了手就不好了。”下午3点,福建微尚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助老员黄凌燕,来到家住福州仓山区盖山镇的失独老人郭宝英家中。

3个小时的上门护理服务,时间不长,内容却不少:剪指甲10分钟、买菜做饭40分钟、清理卫生60分钟……一转眼就到了傍晚6点多,“大娘,您精神真好,我们合影一张!”黄凌燕随后将合影上传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结束了本次护理服务。

“有小黄帮忙,我这日子舒心多了!”看着黄凌燕忙前忙后,郭宝英很是感动。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由福州市于2020年建设,用技术手段整合起老人助餐、助浴、助医需求和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平台吸纳1万余名护理服务人员,为4.6万余名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上门护理点多面广,平台着重加强服务质量监管,“从上门开始,每一项服务都要拍照记录。平台实时监督,老人也能在平台上评价反馈。”微尚生活仓山区项目经理林文鹏介绍,作为第三方服务商,公司承接了部分政府采购养老服务项目,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老人有需要、平台有监管,得好好干。”黄凌燕说,几年前刚入职时,本以为只需提供助浴、助餐、助洁等常见服务,但工作中不时遇到失能老人,需要提供助行、助医等照护。

为此,黄凌燕接受了不少培训,“我们还去了三甲医院,学习医院护理员的实操技能。”为更好与孤寡老人交流,只有初中文化的黄凌燕,还在公司的安排下读了心理咨询类书籍,“很多老人独居时间长,心理关怀尤为重要。”

郭宝英深有感触,由于失独且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她与外界交往不多,难免觉得孤单,“只要在平台上提出需求,小黄就会来,给我讲讲最近的热点新闻,逗我开心。”作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郭宝英每月有市、区两级政府发放的260元上门护理消费券,“基本够用,如果超出一点,我也愿意自己出。”

除了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居家养老,硬件设施也必不可少。

在福州晋安区洋下东社区,74岁独居老人林谦萍的床头,安装了一个杯盖大小的红外预警设备。通过设备,老人的状态能实时显示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大屏上。“老人长时间未起床或无动静,设备就会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和助老员上门查看。”洋下东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唐燕说。

在洋下东社区,居家社区养老理念融入拆迁改造中——三层配建用房总面积超1200平方米,有30余张照料床位、文体活动中心和食堂,社区老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完善服务。“下楼和邻居们一块活动,食堂饭菜实惠可口,还有各种设备帮着监测身体情况。”列举社区养老便利,林谦萍笑声爽朗。

福州多层次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3314个养老服务机构被纳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监管,累计完成居家养老服务订单130万单,产生服务费用8000万元;全市共建设居家社区养老照料中心10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470个。

记者 刘晓宇

责编:郝建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