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青春华章丨南京小众运动“玩”出圈 校园结满“活力果”

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建设背后激荡“青春动能”

小众运动“玩”出圈 校园结满“活力果”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姜静

近日,2025年射箭世界杯总决赛圆满落幕,这是继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后,南京举办的又一国际体育盛会。一系列高端赛事的成功举办,正推动南京加速向“世界体育名城”迈进。与此同时,体育的种子也在校园广泛播撒,各类特色体育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体育名城的建设积蓄青少年力量。

小众射箭成热门项目,学校专门为学生建场馆

“老师您看!我终于射中黄色区域啦!”“慢点儿拉弓,手指别碰到箭尾!”10月14日15:40,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体育馆里,孩子射中靶的欢呼声与教练的指导声此起彼伏。

二(3)班的应闻是个看起来有点柔弱的小姑娘,但练习起射箭却毫不怯弱。只见她屏息凝神,弓身拉成流畅的弧线,即便额头渗出汗珠,目光还是紧紧锁着靶心,“嗖——”箭矢破空而出,稳稳扎向黄色区域。

“第一次拿弓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但我记着老师说‘盯着靶心,就别乱想’,没想到真的射中了!”提到射箭,应闻眼睛都亮了,“练射箭不仅能锻炼我的身体,还让我学会了专注,我现在上课很少走神。”

在社团训练记录本上,四(10)班陈芷悠的名字旁画满了五角星——这是对“训练之星”的特殊标注。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尽管学习射箭不到两年,但去年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2024年建邺区青少年阳光体育校园射箭联赛小学低年级女子组冠军。

“刚开始练的时候,弓比我想象中重多了,拉一会儿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射出去的箭还会偏离靶纸。”陈芷悠说,有一次训练,她连续10箭都没上靶,越练越着急,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时,指导老师走过来帮她调整姿势,鼓励她沉住气,慢慢练习。

“老师说,射箭就像写作业一样,越着急反而越容易出错。现在不管比赛多紧张,我都会想起老师说的话,先深呼吸,再瞄准。”陈芷悠说,射箭是她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会坚持练习下去。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射箭社团负责老师梁倩婷说,射箭社团自2023年开办以来,受到全校学生的喜欢,已经成为学校的“热门社团”之一。“别看才成立两年,但我们去年和今年分别获得了建邺区和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射箭联赛冠军。”梁倩婷说,今年,学校还在新校区建设了一个射箭馆,体验这项运动的孩子们更多了。

项目很潮、赛事活跃,校园体育蓬勃发展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的特色射箭项目,是南京市中小学推动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的生动写照。

自南京青奥会以来,南京市持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目前已创建236所市级阳光体育学校、294所足球特色学校,超过85%的中小学拥有自己的体育特色项目。

除了传统田径、三大球等项目,棒垒球、射箭、高尔夫、攀岩、轮滑等听起来有点“潮”的新兴小众运动也在校园中蓬勃发展。

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棒垒球校本课程,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学习棒垒球的技术动作以及比赛规则,能正确掌握传球、击球、接球的动作要领,人人学、人人懂、人人会。学校还通过开设棒垒球社团、组建棒垒球校队,为优秀学员提供展示舞台。

9月20日,2025年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轮滑联赛在高淳区金陵汇淳学校举行。

高淳区的金陵汇淳学校将轮滑定为核心特色项目,学校拥有适合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单排轮滑球、轮滑阻拦四个项目的轮滑场地,构建起“轮滑普及课+社团精品课+专业校队课”的梯队课程体系。校速度轮滑队、自由式轮滑队多次在市级比赛获奖,校轮滑阻拦队4次斩获全国冠军。

与此同时,南京市于2016年成立“校园阳光体育节十大联盟”,举办体育联赛,营造“年年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运动氛围。特别是这几年,把一些小众项目纳入联赛,为拥有不同体育特长的青少年提供展示舞台。

今年6月举行的软式棒垒球联赛,共有来自全市30所学校、65支队伍的近9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仅三、四年级(U10)组别就共有24支队伍参赛,创历史最高。今年4月举办的校园射箭联赛,全市也有45支队伍近200名运动员参加。

南京市教育部门还联合体育部门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即每个区至少推动5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推动区域学校体育优势、特色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项目布局学校超过400所,极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也拓宽了竞技类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渠道。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下,每年参与各类体育赛事的青少年近20万人次,校园体育的群众基础日益坚实。

“健康第一”融入成长日常,赛场内外皆精彩

多年来,南京校园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将运动的快乐融入日常课堂与竞技赛场,校园体育不断结出硕果。孩子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塑造品格,也在国内外赛场上为南京赢得荣誉。

今年7月在荷兰举办的Topper级帆船世界锦标赛上,来自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的14岁选手万斐然以卓越表现斩获Topper4.2级大排名第一名,她是首位在该项目中战胜所有男运动员、夺得总排名冠军的女子运动员。

万斐然(中)在颁奖仪式上

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滑板锦标赛上,南京市代表队以12金7银5铜的优异成绩,在奖牌榜上占据领先位置,充分展现出南京市青少年滑板运动的深厚底蕴与强劲实力。

纵观近年成绩,南京中小学校园体育成果更是喜人:数据显示,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均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南京牵头组建的代表队助江苏代表团金牌总数、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二;2022年,第二十届江苏省运会上,南京市代表团取得293.5枚金牌,数量全省第一;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南京队伍贡献了17金13银12铜,成为江苏代表团的中坚力量。

校园体育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升学路径。以2025年为例,统计显示,南京市有200多名同学凭借体育特长升入理想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

记者手记

赛场之外,看见体育名城的未来

在射箭世界杯的喝彩声背后,我们在新城小学的体育馆里找到了体育名城更动人的注脚。

这里没有国际赛场的聚光灯,只有弓弦振动的声响,以及孩子们瞄准靶心时专注的眼神。他们额头上的汗珠,比任何奖牌都更折射出体育的真谛。

南京建设世界体育名城的决心,不仅体现在承接了多少国际赛事上,更深植于这些寻常校园的午后。从射箭、棒垒球到帆船、滑板,过去的小众运动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日常。全市85%学校拥有体育特色项目,近2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各级赛事——这些数字背后,是体育从“竞技”回归“育人”的本真。

体育名城的根基,不在奖牌榜,而在课堂上。当运动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当坚持、专注、抗挫力通过体育注入童年,这座城市收获的将不仅是明天的冠军,更是充满活力的未来。

赛场终会落幕,但校园里每一个拉开弓的孩子,都在为这座城市积蓄永不消逝的体育力量。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