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回眸“十四五”|以“智”提“质”,AI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

“每1.7秒产出一组电芯,缺陷率大幅下降;机器人‘电子鼻’24小时监测耕地土壤和农作物状况;影像大模型一次扫描完成多器官病灶筛查与诊断……”——这不是未来科幻,而是今日中国随处可见的智慧场景。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已占全球总量的60%,当数字要素与千行百业发生“化学反应”,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牵引新质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核心引擎”。(10月21日《新华社》)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清晰的政策导向与完善的制度支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出台,明确了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发展路径,为AI产业按下发展“加速键”。政策聚焦基础软件、高端芯片等关键领域,通过资金与产学研支持推动技术突破,同时完善数据法律体系,为AI发展提供了安全有序的环境。2025年,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数据特区率先试点“数据海关”,跨境流通合规成本下降40%,吸引全球400余家头部AI企业在华设立区域总部。制度红利的持续释放,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制度“压舱石”,让创新“种子”长成产业“森林”成为可能。

专利数量的领先,背后是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跃升。“十四五”期间,我国AI技术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从数量看,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2024年AI相关企业总数超600万家,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质量看,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生态,MiniMax多模态技术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场份额超 60%。专利“护城河”持续加固,技术成果加速出海,我国在全球AI竞争中逐步掌握话语权,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硬支撑”。

AI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技术,更是融入千行百业的“生产力工具”。技术最终要服务于人,AI红利须惠及千家万户。工业领域,安徽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工业大模型3.0,助力中小企业“研产供销服管”全流程数字化;农业领域,“万象耕耘”农业大模型整合4000万条专业知识,结合气象预警实现“春种秋收”精准赋能;民生领域,上海熙香AI食堂凭借3000种菜谱和智能算法,服务千家万户,休闲农业、AI客服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人工智能+”打破产业边界,让数字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催生万亿级市场新空间,展现出实实在在的“科技温度”。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交汇点,人工智能的浪潮仍在奔涌。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增量。只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与惠民导向,就一定能把“专利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把“数据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更稳、更快的“中国加速度”。(黄天琪)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