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润心铸魂|多元发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

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域,是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这要求应用型高校教育队伍深入学生社区,走到学生中间;特别是鼓励高校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队伍入驻社区,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提升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应用型高校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应用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充实育人队伍,促使各方育人力量贴近学生,协同完成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为青年成长发展保驾护航,努力培育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高位引领,提升思想育人实效。高校领导肩负着引导青年成长、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是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关键引领者。应用型高校党政领导须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建设工作,一方面,应在校内系统组织专题讲座与理论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与方针政策,帮助青年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应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巩固情感纽带。可以通过“书记下午茶”“院长面对面”等师生互动品牌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这些举措不仅为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也在实践中推动形成以领导带头、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生社区中深化落实、深入人心,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提供坚实保障。

思政引航,加快青年成长速度。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政教育如同一盏明灯,为青年指引正确的价值方向。要建立以辅导员、思政教师为主体的思政教育队伍,围绕理论难点和时事热点,开展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主题班会等活动,让思政教育工作从单向灌输向互动式、启发式、陪伴式转变。通过“一对一”谈心、学业辅导、生涯规划、家校联动等方式,满足青年学生个性化需求,增进青年学生在大学中的归属感、身份的认同感、民族的自豪感,促进个人与学校、社会、国家的情感联结。依托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创新工作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育人实效,进一步打造学生社区“大思政”育人格局。同时,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学生社区日常的管理与服务中,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为加速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专业导航,优化青年知识精度。立足不同专业,邀请专业导师入驻,通过资深导师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实现精准指导与资源对接。采用“双向选择”机制,确保导师与学生研究方向相契合。应用型高校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训,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学生社区的工作模式与工作内容,激活专业导师内生动力,健全长效机制,构建良好的学生社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导师通过开展社区讲堂、专业辅导、学术沙龙等活动,将育人元素融入社区讲堂,让不同学科知识在工作站内传播和讲授,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助力青年群体突破知识碎片化困境,提升专业学习的精准性与系统性,为人才的培养注入专业力量。

心理护航,增强青年关怀温度。研究表明,部分青年学生受家庭因素、成长环境等影响,易产生敏感、自卑等情绪,进而对其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冲击,甚至诱发心理问题。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自身心理水平,是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满足青年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心理健康需求,构建全方位心理支持网络,高校应成立“社区暖心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轮值,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覆盖就业焦虑、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常见问题。同时构建“预防—疏导—干预—发展”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确保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获得专业治疗,为高校学子筑起心理健康防线。应用型高校心理条线队伍将持续以“护航者”姿态,用专业与温情陪伴学子成长,让心理支持成为校园中最温暖的生命线。

朋辈助航,促进青年交流深度。朋辈交流宛如一面明镜,映照出青年自我疗愈与成长的生动轨迹。应用型高校要找准着力点,精心设计项目,激励优秀朋辈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社区党团组织,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学生社区党团工作网络,强化党组织和团组织在学生社区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而高效实现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目标。通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日常诉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可以开展“朋辈讲堂”,通过学生会招募各个专业优秀学生,建立课程答疑群,为广大同学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亦可开展“朋辈有约”系列主题沙龙,邀请院内优秀青年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青年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由被教育者转变为同行者,实现青年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张 涛(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理学院)

责编:廖健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