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论坛沙龙 > 正文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

交汇点讯 10月25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溯源四十载,智启新征程”,全面回顾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40年发展历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会工作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并颁布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突出贡献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卓越成就奖、第五届江苏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以及2024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肯定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为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战略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及在服务江苏高等教育系统性跃升、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中业已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后,她勉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锚定教育强国、教育强省重大战略任务,要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政府科学决策、高校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泛团结全省高教战线工作者,加快培养“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优秀教师队伍;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切实回答好“教育强国,学会何为”的时代之问,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宣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为本次大会发来的贺信。信中指出,40年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密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以服务江苏高教科研发展为宗旨,构建起凝聚力强、作用突出的区域高校学术共同体。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连续十八届举办江苏大学生知识竞赛,承办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屡获国赛佳绩,承接政府职能建言献策成效显著,已经成为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介绍,南京工程学院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常设机构,始终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密切行业产业、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应用人才的鲜明特色。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在主持大会开幕式。他介绍,成立于1985年的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现有21家分支机构、190余个会员单位,联系全省175所高校,是江苏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长、规模大、凝聚力强、影响力广的区域性学术社团。40年来,学会人才凝聚效应愈发显著、社会服务功能持续深化、内部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合作不断拓展。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从“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彰显”“参谋智库作用持续强化”“人才培养支撑扎实有效”三个角度,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始终坚守的“学术立会、服务兴会、合作强会、规范办会”的办会宗旨与发展质效给予了肯定,并结合“教育强国,江苏何为?教育强省,高校何为?”这一现实之问,为学会建设提出“以更高站位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以更优学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以更严要求提升学会发展效率”三点建议。

基于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在“共同的高等教育事业”领域,均“既是改革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携手共进的同行者”的“同根同源”属性,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李大胜表示,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高等教育有着“规模大、质量高、支撑强”的鲜明特征,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愿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及全国各兄弟学会携手并进,深化交流合作,共享发展经验,共同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会发展之路。

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袁靖宇回溯了近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历程中的“三重浪潮”(敢为天下先的破冰之勇;系统性构建的布局支持;回归育人本源的定力职责),并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是否诞生了足够多的开辟新赛道、定义新规范的大师级学者和颠覆性理论”“如何避免同质化陷阱,让每一所大学都绽放着其独特的灵魂光彩”等问题,提出了成为“未来教育的定义者”“学术共同体的构建者”“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者”三项行动倡议。

会议邀请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江苏省政协常委、教卫体委员会主任、分党组书记葛道凯分别作主旨发言。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施大宁主持会议主旨报告环节。

郑庆华带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主题分享,并主要从“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趋势新要求”这一角度,沿着“教育是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人工智能已成为一种新质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问题的量化计算”“AI催生了新的科研范式”“AI打造未来教育的新形态”以及“AI正在创造人类文明第四个里程碑”的逻辑阐释,提出要深刻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目的,更加强化STEM教育理念,以“AI+教育”的模式创新,聚力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描述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创新意识、方法和能力。

“产教融合渐成教育改革发展主线,明确什么样的办学定位是高校无法回避的时代答卷。”葛道凯以《增强高等教育与省域高质量发展的适配度》为题,就“教育的改革走向”提出,融合发展是总方向总要求,多样化个性化是大趋势和大潮流,终身化国际化是重要特征,数字化是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教育研究是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他强调,在产教融合渐成教育改革发展主线的时代背景下,要把学生就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南京工程学院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南京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处、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分设开幕式、主旨报告、书记校长论坛、高等教育强国论坛等多个研讨交流环节,多视角探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江苏机遇、江苏作为、江苏经验及江苏思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摄影 封颢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