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乡村的普及,各类短视频作品以其便捷性、趣味性和强互动性,在助力乡村移风易俗方面愈发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这意味着,科学把握好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着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创新内容生产。短视频作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是支撑其助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基石。鉴于广大村民是乡村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应广泛发动村民群体积极参与到移风易俗主题视频的主创工作中来,鼓励他们将自身经历的或身边发生的移风易俗典型案例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分享至相关共享或社交平台,用朴实“接地气”的原创作品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与此同时,各地各村还要加大对专业团队拍摄、制作的移风易俗主题视频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在鲜明的价值引导、精美的视觉呈现中,“沉浸式”营造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浓郁氛围。
力求精准送达。一方面主动提高乡村移风易俗类视频的传播频次,借助相关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实现传播的“可触达”;另一方面,做好跨平台的转发与扩散。充分用好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的链接分享功能,多平台转发与移风易俗相关的短视频,以网络社群传播的方式不断扩大视频的传播度和覆盖率。
贴合用户习惯。首先,要尽可能贴合广大村民的媒介使用习惯,找准视频的投放时段(据调查,大部分村民习惯于在晚上或农闲时刷视频),以期更有效地提高视频点击率。其次,要结合大多数村民的心理与认知特点,用其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视频传播的吸引力。最后,要充分发挥村干部、创业带头人等“意见领袖”的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多制作、多分享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的短视频,于潜移默化中引领更多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
重视互动反馈。包括引领村民正确使用视频的点赞与评论功能,鼓励其或通过点赞来表达对视频的认可与支持,为视频的流量与热度的提升贡献互动力量,或通过留言评论,直接发表个人看法与建议,方便村务工作者及时掌握社情民意,针对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尝试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与村民在线讨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帮助其正确认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激发村民对短视频再创作的热情,鼓励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移风易俗及文明乡风建设等话题讨论,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徐 岩(作者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淮阴工学院横向课题“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项目编号:Z421A25156〉研究成果)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Android版
         iPhone版
          iPhone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