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明乡风建设互促共进,构成了一场深刻的乡村现代化变革。
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是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方位的深刻社会变革。在这一系统性工程中,文明乡风如同灵魂主线,深刻塑造着乡村振兴的底色、品质与可持续性。从目标维度看,“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与其他目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实现乡村社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构成。从功能效用看,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着基础性的支撑动力。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农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文明乡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更通过资源投入、制度完善和实践创新,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持续走深走实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为文明乡风建设“托底赋能”。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目标的高水平实现,让村民收入不断提升、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物质匮乏对文化需求的制约。二是乡村振兴的治理升级为文明乡风建设“立规塑形”。乡村振兴强调“治理有效”,可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强化、村规民约的健全与完善,以及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为文明乡风建设构建科学可行的制度框架。三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自觉为文明乡风建设“铸魂提质”。乡村振兴战略内含“文化振兴”要求,强调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动力。
文明乡风的价值力量深深内嵌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过程。文明乡风从战略引领、产业赋能、治理优化、生态涵养到人才凝聚,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全过程的嵌入。在战略规划层面,文明乡风是顶层设计的“价值灵魂”,确保乡村振兴不偏离“以人为本”的航向;在产业发展中,它转化为可感知的“软实力”,释放出生产创富的蓬勃活力;在治理实践中,它是凝聚共识的“黏合剂”,使村规民约成为内化于心的行为准则,大幅降低治理成本;在生态建设中,它通过价值引领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通过行为规范共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秩序;在人才凝聚方面,文明乡风以文化润人的“软环境”构建,擦亮乡村近悦远来的“和美”名片,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情感支撑。因此,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将文明乡风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最终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振兴。
汤 洁(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淮阴工学院课题“乡村振兴进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Z421A23340〉阶段性成果)
 
      
 
             
               
             
               
         
  
   新华报业网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Android版
         iPhone版
          iPhone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