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多地商业区、风景区举办了一场场兼具文化深度与体验趣味的展览,以“艺术+场景”模式激活消费潜力,让文化之美在消费休闲中触手可及,也有效提升了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风格各异的绘画展,以独特的视角、技法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
10月23日,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常设大展“动静无尽:馆藏花卉主题艺术杰作”完成重磅焕新,新增40幅大师作品后,展品总量已增至140件/组,参展艺术家阵容扩充至109位/组,其中近三分之一新增藏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作为该馆核心常设大展,“动静无尽”集中呈现了“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的精华,此次焕新后阵容尤为亮眼。展览不仅汇聚了莫奈、塞尚、蒙克、毕加索、马蒂斯等现代艺术巨匠的作品,还涵盖沃霍尔、草间弥生、基弗、昆斯、奈良美智等当代艺术大师的力作;中国艺术力量方面,常玉、潘玉良、吴大羽、吴冠中、赵无极等留洋艺术先驱作品与陈逸飞、张晓刚等蜚声国际的当代名家创作同台亮相,构建起中西方艺术对话的独特场域。
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介绍,馆方围绕“花卉”主题已开展超过十年的系统研究与有序收藏,形成了“同时聚焦中国和国际现当代艺术中花卉主题大师作品”的特色收藏体系。她表示,未来“花花世界”系列还将通过持续收藏与深度研究不断丰富内容,让花卉这一经典创作主题在艺术长河中持续焕发生机。据了解,焕新后的展览已正式对公众开放,为观众带来跨文化、跨时代的艺术体验。
10月14日,“扮仙戏——高波个展”在南京鼓楼区水木秦淮艺术街区海棠艺术馆举办。
“他巧妙地将对现实世界图景的忠实描绘与魔幻虚镜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超现实的画面情状中展开对现实世界并行的古怪幽默和辛酸嘲讽的察验。这一切汇聚成了此次展览‘扮仙戏’。”策展人武林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以多样的主题形象为切入点,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情绪转化为可视的画面语言。无论是抽象的色彩构成,还是具象的形态呈现,都饱含着情感的张力和生命的律动。
作者高波告诉记者,这次“扮仙戏”展览的作品,都是近两年新创作的。创作方式,一直介于“看得懂”和“看不懂”之间。开始动笔时,常常不设立明确方向,会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忘掉经验、忘掉主题,从“随便画点什么”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自己进入更自由的创作状态。
灵感来源很杂,有时来自现实,有时来自书或梦,有时只是一种情绪。我会用扎实的写实技法,把这些虚渺的感觉固定下来、变成具体的形象。比如《变形记》系列:先让色彩在画布上自由流淌,形成不同色块。某些色块看起来像小猫咪、母子俩或瓶瓶罐罐,然后把它细化,加上结构、明暗和投影,让它立体起来——不确定的部分,就继续调整,直到满意。
“最终你看到的画面,可能既真实,又有点怪异、荒诞,甚至让人想笑。但看久了,或许能感受到一丝对现实的小小调侃,或一点无奈的心酸。”高波说。
10月25日至11月9日,由泰州市凤城河风景区文旅有限公司与明月松当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天生不设限”艺术画展,在凤城河风景区·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举行。
据了解,此次画展是明月松全体学员艺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勇敢尝试。在这里,每一位参展的小艺术家都是设计师兼策展人,他们用斑斓的色彩描绘心中世界,以奇妙的立体设计展现天马行空的想象。从细腻入微的笔触到大胆创新的结构搭建,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个小宇宙,蕴含着孩子们无尽的创意与热情。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员们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在美学实践中的成长与蜕变。
近日,一场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于一体的艺术盛宴——“丹青映秋光——‘个缘画院’萧和师生作品展”在扬州瘦西湖艺术中心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21日。
据了解,本次展览汇聚了萧和师生精心创作的多幅艺术精品,涵盖人物画、山水画与水彩画三大品类,每一类作品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人物画创作上,参展作品形神兼备,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与情感,尽显生命情态,让观者能够从画作中感受到人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世界;山水画则意境悠远,创作者以精湛的笔墨勾勒出自然的灵秀与壮美,无论是巍峨的山峰、潺潺的流水,还是朦胧的云雾,都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仿佛将观者带入清幽雅致的山水之间;水彩画色彩明快鲜活,通过丰富的色彩搭配与灵动的笔触,传递出活泼生动的意趣,展现出创作者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每一幅作品不仅凝聚着萧和师生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审美追求,更承载着他们对扬州这座城市人文底蕴与自然之美的深情。
与此同时,一场以虫子为灵感、独具意趣的艺术展,也带来别样惊喜。
10月24日,“在虫子谷与虫相遇”艺术展在南京熙南里陶谷公园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设计师、艺术家朱赢椿十多年来蜚声国内外的系列虫子艺术作品,这也是他时隔十年再次在南京举办个人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与市民前来观展。
作为多次斩获“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等重量级奖项的艺术家,朱赢椿的作品以独特的创意视角和人文关怀著称。他设计的图书《不裁》被评为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创作并设计的绘本《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绘本《蜗牛慢吞吞》和图文日志《虫子旁》等作品在多国出版。2015年的《虫子书》全书无一文字,对虫子们的自由创作进行了艺术化处理,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并获评“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虫系列”作品与朱赢椿此前举办的“虫先生+朱赢椿”当代艺术展一脉相承。该巡回展曾在国内外多地举办,以图文结合、影像交互的多元艺术手法,生动勾勒出虫子世界里平常却又传奇的生命故事,让观众在微观视角中感受自然之美与生命力量。
今年,朱赢椿携手南京浦口区,打造全国首个以“虫艺术”为核心的生态文化艺术公园——虫子谷。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上,他为观众提供了充满创意的“蚂蚁盒子”和“蜂蜜咖啡”,令人对“虫子谷”未来的体验充满期待。
南京浦口推出的展览则为游客呈现了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交融的视觉盛宴。
本月初,由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南京市浦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茉莉花开·青春绽放”青年民间文艺家作品展在南京浦口水墨大埝景区开幕,将持续至11月30日。
此次展览汇聚了7位杰出艺术家的23件匠心之作,涵盖缂丝、竹刻、和田玉镶嵌、紫砂壶、刺绣香包、剪纸及猛犸象牙浅刻等多种技艺。其中,黄佳丽以缂丝技法创作的《晴蝶图》尤为惊艳,蝴蝶翅膀色彩斑斓如光影流动;其另一幅《疏荷沙鸟图》则巧妙运用正反双面织造技术,将秋日荷塘的静谧与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陆颖怡带来的《金缕缀玉,永世芳菲》系列作品,融合和田玉与金丝细钻,华贵而典雅,为秋日增添一抹亮色。竹艺大师张琪的作品《云山观瀑》以竹代纸、以刀为笔,刻画出老者临瀑观景的山水意境;紫砂艺术家吴姬英的《桃韵》套组将提梁壶设计成桃枝造型,搭配杯具形成完整茶席,让人在品茗间感受江南秋韵。此外,现场还展出了《十二生肖》《蝴蝶璎珞》《莲花荷包》等刺绣香包作品,以及剪纸《蝶恋花和蝴蝶仙子》、猛犸象牙《荷韵》文房套组和《三羊开泰》插屏等精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巧思与传承。
“商业与艺术展览结合,能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的双向赋能,是当下极具潜力的跨界模式。”武林认为,对商业而言,艺术展览是塑造品牌差异化的关键抓手。它能帮助品牌跳出“卖产品”的单一维度,通过艺术主题传递品牌理念与价值观。对艺术领域而言,商业合作则为艺术注入了更贴近生活的实用属性,艺术不再是陈列在展厅里的“阳春白雪”,而是能融入消费场景的设计、包装或体验环节。这种融合最终打破了“商业重利益、艺术重情怀”的刻板印象,形成相互成就的良性生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