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跟随“两代表一委员”,看江苏全面依法治省工作

从社区“法治会客厅”的民主协商,到执法力量的精准下沉;从智慧交通的“一图统管”,到云端监管的“一次到位”;从规范运作的企业生产车间,到协同高效的“综合查一次”现场……步履所至,目光所及,一幅法治江苏的实践画卷在彭城大地徐徐展开。

作为今年我省推出的“法治民议”系列活动之一,近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邀请部分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赴徐州市,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为主题,深度调研视察法治建设工作。这已是我省连续第七年邀请省“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监督法治建设。代表委员们深入执法一线、社区、企业,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议,在基层捕捉法治江苏的鲜活细节,感受法治力量赋能城市治理、温润百姓生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效。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形式,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有力支持、有效监督法治江苏建设,让法治民意在一线汇聚。

智慧执法铸就“平安盾”  多元共治打通“末梢环”

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内,“阡陌交通、纵横彭城”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如同城市的“交通大脑”,实时感知着整座城市的通行脉动。代表委员们凝神注视大屏幕,只见无数光点沿路网缓缓流动,交通态势以秒级速度持续刷新。重点车辆轨迹实时追踪、交通违法行为智能识别、“空中尖兵”无人机实时喊话、恶劣天气保障系统同步启动……智慧科技正为城市交通执法注入强劲动能。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执法’,科技不仅解放了警力,更提升了执法精度与城市安全感。”省党代表、淮安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政委、四级高级警长柳娟锋评价道。

省人大代表、睢宁县睢城实验小学工会主席肖婷婷深有感触,认为先进的科技装备有力助推了精准执法,严格的程序规范切实保障了公平公正,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有效维护了道路交通秩序,更让人切身感受到法治的权威与温度。

智慧执法的“硬核科技”令人赞叹,基层治理的“柔软温度”同样让代表们印象深刻。

“过去看到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随手一拍,马上有人处理。”在云龙区汉风街道蝶梦社区,居民王女士举起手机,对准小区门口违停车辆拍照上传到“你拍我办”平台,不过片刻,相关执法部门便抵达现场处置。

“社区搭建‘党群服务圈’‘睦邻客厅’等平台,汇聚多方执法力量,将执法与服务融入社区日常,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户家庭。”蝶梦社区党委书记周雪介绍,通过全面整合网格资源,构建“一格统筹、多员参与”工作模式,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小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执法’在这里不再是冰冷的,而是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省政协委员、江苏天贤律师事务所主任任洁感叹,执法者从“管理者”变成“家里人”,居民从“被管理者”转为“共治者”,真正实现了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法治会客厅中,“法律明白人”与居民围坐畅谈;法治文化广场上,图文并茂的法治展板与休闲设施相映成趣;法治夜校内,律师免费授课,为居民答疑解惑……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勾勒出法治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

“基层社区是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社情民意的‘前端感知器’”。省党代表、泗阳县众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工作办公室主任、红光社区党委书记李飞建议,重点提升社区法治服务能力,与时俱进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法治宣传的精准度和法律服务的便捷性,引导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擦亮社区法治建设品牌。

法治“活水”润泽营商“沃土” 赋能企业发展新引擎

巨型机床低沉嗡鸣,焊接机器人灵活挥舞机械臂,数控设备精准切割,工人们分布在各自岗位上有序操作……江苏朗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间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其背后正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坚实支撑。

“过去,各类检查频次相对较高,需要投入不少精力来接待配合。如今,监管检查更加集约、规范、高效,不必要的干扰少了,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地抓生产、搞研发。”与代表委员们谈及近期变化,朗恩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顾莹说。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和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省政协委员、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张志彦体会颇深,通过有效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为企业专注发展营造了安心、放心、可预期的优质法治环境。

涉企行政检查的每一步,都关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徐州市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深化行政执法领域改革,出台综合监管工作指引,深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合执法,行政检查实现压频增效,今年以来,全市涉企检查同比减少40.3%。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不仅减轻企业负担,更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省人大代表、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水务工程科科长王成新认为,要对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确保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这样的感受,在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同样得到印证。代表委员们走进公司电池片智造基地,自动导向车有序穿行,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身着无尘服的员工专注作业。

“我们主动邀约执法部门入企‘会诊’,对风险点进行排查指导。”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邀约式”执法服务将问题整改与案件处罚分离,既提高了风险排查的精准度,又让企业感受到执法温度。

“执法从‘处罚型’转向‘服务型’,‘事后处罚’变‘事前指导’,实现了从过去‘查问题,开罚单’到现在‘看病,开药方’的转变,为营商环境注入了法治暖流。”省政协委员、徐州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周长芝点赞道。

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15项举措,简化检查流程,优化检查方式,提升检查质效,多地成功推行“综合查一次”“合并联合式检查”“综合集成监管”等改革举措,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扰企扰民。

部门携手打破执法壁垒 聚力绘就法治“同心圆”

“报告指挥中心,现场画面与数据已实时接入,综合检查现在开始。”在徐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指挥中心,大屏幕清晰地切换到了几公里外的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一支由交通执法支队联合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队伍,正在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行动。

现场,联合执法检查组详细核查企业运营资质、消防安全以及广告投放等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列出问题清单,敦促企业逐项进行整改。

徐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韩军向代表委员们坦言,“现在推行‘综合查一次’,相当于多部门现场会诊,一次进门就能全面体检,实现从分头行动到一体监管转变,真正为企业减负。”

“以‘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为抓手,有效推动了执法模式从‘单打独斗’向‘系统治理’的深刻转变。”省人大代表、镇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刑警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警务技术三级主任金怡表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机制,是法治江苏建设在行政执法领域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徐州市创新企业监管模式,打造“彭城智查”涉企行政检查监管服务系统,全面推行“扫码入企”,运用遥感监测、在线监测、无人机航拍等非现场监管措施,在保障监管效能的同时,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省党代表、连云港市数据局数据资源和安全处处长徐毅认为,“综合查一次”加智能诊疗的科技赋能模式正是用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的生动案例,一方面让企业迎检负担大大减轻,另一方面让执法更精准、企业更安心,涉企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省政协委员、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理事长、党委书记刘金存说。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加大纠治力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30.73%,现场检查同比下降32.82%,新收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同比下降18.65%,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下降21.21%,罚款金额同比下降37.73%。

据介绍,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还将持续在全省组织开展“法治民议”活动,进一步畅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平台载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推动解决群众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丰富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渠道,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投身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苏。

通讯员 苏司轩

责编:陈祉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