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10月28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红太阳(000525.SZ)披露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28亿元,同比下降1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2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2674.75万元相比,由盈转亏,同比大幅下降1115.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889.90%。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7.41%,较上年同期下降18.06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6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后,于第二季度出现大幅亏损,导致上半年整体亏损2.08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6306万元。
在此前的10月24日,红太阳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胡容茂,董事、副总经理杨斌,以及副总经理王国平同时递交辞呈,申请辞去各自管理职务,但继续留任董事会或公司其他岗位。尽管公司声称高管离职不会影响正常运营,且由董事长杨一暂代总经理职责,但行业人士指出,此次集体辞职或与公司持续的业绩压力直接相关。这是公司继上半年巨亏2.08亿元之后,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红太阳的公司治理问题可谓积弊已久,近年来频繁出现在监管机构的处罚名单中。
2020年7月6日,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沪证专调查字2020084号),公司于次日披露被立案调查。
2022年5月19日,深交所对公司控股股东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及股东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因在立案调查期间违规减持股份给予通报批评。
2023年9月5日,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61号)及《市场禁入决定书》,因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信息披露违法事实,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罚款及市场禁入措施。
2024年5月7日,江苏证监局查明,ST红太阳控股股东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余额高达28.84亿元,占公司2023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328.17%。5月10日,公司收到江苏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决定书》,被要求六个月内(即2024年11月10日前)完成清收,否则深交所将依规实施停牌、退市风险警示直至终止上市。
然而,公司在6月披露的月度进展公告中显示,5月份仅收回126万元,占占用余额不足0.05%,清收进展极为缓慢。因未能在责令期限内完成整改,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11日起被深交所实施停牌。直至12月12日,公司公告宣布,28.84亿元占用资金已全部清偿完毕,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专项审核报告,公司股票随后申请复牌。
除了公司治理方面的严重问题,红太阳的经营状况也十分堪忧。根据同花顺财务诊断大模型对其本期及过去5年财务数据1200余项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算及跟踪分析,红太阳近五年总体财务状况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所属的农化制品行业的61家公司中排名靠后。
从公司存在的五项财务风险来看: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8.85%,盈利能力较弱;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为3.35次/年,收账压力较大;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0.32次/年,运营能力较弱。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付息债务比例为25.48%,债务偿付压力很大;流动比率为0.61,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对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亏损,公司管理层解释为多重因素叠加:农药行业竞争加剧致主要产品售价低位运行,前期低价订单消化压力压缩盈利空间;主要子公司安徽国星因国网移位停产18天。
面对持续亏损、监管阴影及管理层动荡,红太阳能否在短期内恢复盈利能力,仍有待观察。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