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今年玉米生长期内遭遇不利气候,长势如何?

交汇点讯 江苏省夏玉米单产提升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现场观摩会近日在徐州丰县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尽管今年我省玉米生长期内遭遇苗期干旱、穗期旱涝急转、灌浆前期高温和中后期持续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但通过推广耐密抗逆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玉米实现了抗逆增产。

走进项目示范区,连片玉米植株挺拔整齐,穗大粒饱,展现出丰收在望的景象。项目首席专家、扬州大学陆大雷教授在现场介绍,该项目以全程机械化为核心,集成了以“一增两适三精”为核心的生产技术体系:“一增”指合理增密,“两适”为适墒播种与适时收获,“三精”涵盖精量播种、精确施肥与精准防控。推动了玉米生产向标准化、精简化转型升级。

良法还需配良种。作为农业的“芯片”,示范田所采用的玉米品种为“江玉668”,展现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在此基础上,“一喷多促”技术作为近年重点推广的配套措施,通过喷施叶面肥、调节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实现了为玉米补充营养、增强抗性、提高产量的多重目标。

为何今年江苏玉米在不利气候下能够实现增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正高级农艺师陈震表示,这得益于品种更新与技术集成的协同发力。“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农机具推广应用,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为科学验证技术成效,专家组在测产验收环节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对示范田块进行现场测产。经计算,4.08亩示范田亩产达715.7公斤。“在今年气象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产量,实属不易。”陆大雷表示。当天下午,与会代表围绕玉米绿色高产技术推广展开交流,各方一致认为,应聚焦耐密品种筛选、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控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技术集成与推广力度,稳步提升全省玉米单产水平,为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