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乡村振兴 > 正文
青春华章丨南京首个“零碳田园”喜迎丰收:新米飘香订单多 “微量元素”成招牌

眼下南京秋收工作全面展开,位于南京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的“零碳田园”迎来丰收季,这是南京今年5月启动建设的首个“零碳田园”。记者10月26日获悉,该“零碳田园”水稻亩产达600公斤,相比去年增产100公斤左右,首批新米将于10月28日上市。

10月26日下午,在芝山村富硒生态园,3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收割、脱粒、装车,金黄的稻谷如流水般注入随行的运粮车,收割机前端收割,后端则“吐出”粉碎的秸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铺撒在田间,后期用旋耕机翻埋至土层,既能减少秸秆露天腐烂带来的异味,又能加速微生物分解,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介绍。

这片看似普通的稻田里,正是以“炭基农业”模式打造的“零碳田园”。今年5月,市农业农村局在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举行“炭基健康 零碳田园”启动仪式,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零碳田园”,为农业绿色发展探索新路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是芝山村建设“零碳田园”的技术团队负责人。他介绍,“零碳田园”的原理就是“以废制炭,以炭沃土,固碳减排,健康持效”,通过施用炭基有机肥,可实现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土壤固碳减排效果,从而抵消水稻生产中的碳排放,“以一亩稻田为例,施用约500公斤炭基有机肥,通过土壤固碳抵消(中和)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据悉,2019年以来,潘根兴团队就在芝山村开展“炭基农业”实践,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将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厨余垃圾等废弃物,转化为炭基有机肥等,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的闭环链条。潘根兴介绍,经测算,施用炭基有机肥3年后,实施区域内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增幅达36.6%,土壤固碳每公顷增加4.7吨,种出的炭基水稻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品质和口感俱佳。

芝山村在“炭基农业”模式中尝到了甜头。李其军告诉记者,施用炭基有机肥后,园区经济、环境效益得到“双提升”。以水稻为例,水稻长势越来越好,大米品质不断提高,芝山富硒大米市场价可卖到8元/斤,是此前的两倍。“今年新米还没上市就收到不少订单,大米不愁卖,本季水稻预计可增收10%左右。”李其军高兴地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