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文旅江苏 > 正文
青春华章丨江苏南京:六合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六合再添文化新地标。昨天,六合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常设六合历史文化展、非遗老街、“四乡”文化展三大展览,展出历年来六合出土文物440余件,融入54项六合非遗,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六合地域历史文化、城市人文底蕴。

十月二十八日,市民游客在六合博物馆参观。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沐剑平

副馆长陈宜告诉记者,六合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目前开放的一期达1.5万平方米,是南京各区已建成的最大的博物馆。其中,六合历史文化展展示了六合从远古到明清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440余件文物“讲述”了六合的历史变迁——从远古时代人类在滁河之畔留下的生活印记,到商周秦汉时期的“高光时刻”;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北第一道屏障”,到隋唐宋元时期的“江北巨镇”,再到明清时期烟火繁盛的快速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是这一展览重点展陈部分,不但展出了春秋晚期的编钟,还有汉代的漆器等,展品精美绝伦,让人目不暇接。

六合非遗老街展厅是以清代六合县府街为蓝本复刻而成的“非遗老街”,串联起龙袍骨牌灯、竹镇高跷表演、烙画、剪纸等非遗技艺,构成了一幅活态非遗画卷。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设立了雨花石巧雕、布艺草编等为主题的十多个非遗工坊,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打造沉浸式体验非遗街区,吸引市民游客参与互动。记者在该展厅看到,青砖黛瓦的建筑古色古香,一个个非遗工坊并肩而立,布艺草编工坊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静编织的“龙”“孔雀”等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现场,她一边手不停歇编织,一边向围观的市民游客介绍非遗草编的“前世今生”。“这里不但免费为我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还有一次次与市民游客直接‘对话’的机会,有助于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张静说。

六合孕育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天赐国宝”雨花石,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美食文化之乡”。“四乡”文化展重点展示了《茉莉花》的起源、传承与发展,雨花石鉴赏习俗以及六合美食等,并打造了雨花石精品展和农民画精品展,让市民游客体验六合“茉莉画乡 食全石美”的魅力。

一座博物馆,凝结六合千年风华。六合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展陈优化更新,打造集文物保护、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打卡”,助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