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程造价的形成还是依赖于政府指导,定额在工程交易定价中仍然发挥过大的作用,导致交易价格水平脱离市场实际情况,违背了市场决定价格的原则。另一方面,在造价管理领域受长期以来的造价形成机制、评标定标机制和造价管控机制的影响,造价咨询企业、施工企业处于同质化、碎片化的管理模式, “三超”现象严重,结算价远超中标价已成为普遍现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发布实施,是从“合理确定”、“有效控制”两个造价管理关键点出发,同时进一步落实2020年7月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工程造价改革方案,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新版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修编的主要目的是在工程建设发承包及实施阶段完善市场化造价管理规则,减少政府对价格的不当干预,充分发挥企业自身活力,从技术规则和管理机制方面让价格主要由市场说了算。”部标准定额司有关负责人曾解读谈到,新版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不仅是计算工程造价的技术标准,也是管控工程造价的管理标准,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施工过程造价控制、变更索赔、价款结算等一系列造价活动进行规范,有利于引导国有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升级。
“新清单”影响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
对建设方来说,“新清单”引导其逐步摆脱对政府定额的依赖,发包人应深入了解市场价格动态,合理分配风险,严谨制订合同条款,提高清单及最高投标限价编制质量,加强全过程造价管控,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对此需关注:计价依据变化后最高投标限价编制要有数据支撑。
对咨询方来说,咨询人将转型全过程造价管控,提高专业水平,重视造价数据库的建设,科学合理的编制清单及最高投标限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跟踪造价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履行问题,为项目增值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对施工方来说,承包人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管控能力,优化施工措施和组织方案、提高报价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减少对定额体系的依赖,转而依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装备资源,编制符合企业实力的个性化定额,自主选择施工措施和方案,形成完整合理的投标报价,充分激发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
“新清单”牵引建设工程项目转型升级
新清单全面落实市场化定价,广联达云计价GCCP 7.0 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全面重构的、AI赋能的、云端数据协同架构的计价工具,主要由云计价工具+数据+AI三大核心组成。
其中,计价工具端满足建设项目从设计阶段、交易阶段、施工到结算阶段的全过程造价业务处理;多元化数据满足新清单要求下市场定价的要求,提供全国百万级清单级综合单价数据;千万级材料市场价格数据全面参考。再借助AI算法把碎片化数据匹配到造价工作的日常作业级场景中,自动匹配行业和企业数据中与清单项配套的组价方案,AI智能匹配买卖双方材料价格实现智能比价,实现借助市场行情参考定价;再通过AI一键生成本项目指标,与内外部同类项目数据对比对标,保障项目造价合理性。从而助力建设工程各个参与方,全面应对新清单的业务变化,实现多元依据计价、造价快速编审、识别潜在风险。
此外,施工企业更注重成本,基于成本指导报价新模式将成主流。施工方通过标前成本测算结合行业数据、企业数据是形成竞争性报价的必要手段,同时标前成本带动标后成本管理逐步深入,推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落地。
面向未来,在“新清单”牵引下,建设工程企业还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包括开发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挖掘数字资产,盘活数据价值,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化,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培育发展出新的生产力,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