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2025年三季度,全球光伏行业仍处价格低谷,天合光能交出了一份“亏损收窄、储能起飞”的三季度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天合光能2025年第三季度亏损已环比收窄近20%。在这一“企稳信号”背后,储能业务正成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支撑,其前三季度累计出货超12GWh,订单储备突破70GWh,海外签约订单超10GWh,并在第二、三季度连续实现单季盈利。
至此,储能已经成为天合光能“光储一体双轮驱动”中真正转动的那个轮子。在光伏组件价格持续探底、行业毛利率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天合光能的储能板块逆势而上,成为拉动公司整体业绩回暖的主力。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天合储能业务毛利率达15.59%,显著高于公司整体5.09%的水平。其中,海外订单占比突破40%,预计全年将达60%,成为利润改善的核心动力。
在构网型技术上的突破,为天合储能打开高溢价市场。2025年9月,公司拿下中国首个海外GWh级构网型订单,覆盖拉美与亚太地区。“我们今年储能出货目标超8GWh,明年仍将保持50%以上的增速。”天合光能储能事业部总裁杨豹透露,公司目前在手订单中,70GWh的储备项目覆盖欧洲、拉美、亚太等六大区域。
同时,天合储能加强“全栈自研”技术构筑市场护城河。天合实现了从电芯到系统的全链条技术控制。据悉,其新一代Elementa 2 Pro储能系统,通过搭载自研大容量电芯与AI液冷温控技术,将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12.5%,整舱能量密度提升超40%。
“储能竞争不只拼价格,更要看长周期内的安全、运维与电网适配能力。”杨豹指出,公司在BMS、EMS、PCS等“3S系统”上的投入,虽仅占系统成本的10%-20%,却成为项目安全与性能的“定心丸”。
10月28日,天合光能宣布获海外GWh级储能大单,将携手全球领先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tlas Renewable Energy在智利联合开发233MW/1003MWh构网型储能项目。
10月30日晚间,天合光能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合储能近日与欧洲区域客户签订了超1GWh的储能产品销售合同。
面对激增的订单,天合光能在常州、滁州、大丰三地构建的“运营三角”正发挥协同效应。据介绍,常州作为研发与验证中枢,拥有行业首个自建35kV兆瓦级电站与1:1仿真测试平台;滁州超级工厂实现电芯—整舱全工序自动化,年产能达12GWh电芯+16GWh集成;大丰基地则进一步扩充电芯产线,支撑总产能向25GWh迈进。
“通过柔性排产与数字化系统,我们实现效率提升50%,并降低供应链风险。”杨豹表示。据悉,公司目前电芯自供率超过70%,既保障了核心物料稳定,也响应了海外客户对“自研自产”的偏好。
天合光能董事会秘书吴群在近期业绩说明中透露,储能板块已在第二季度实现单季盈利,预计全年将“量利齐升”。随着海外高毛利订单的陆续交付,储能有望在2026年贡献约3.79亿元净利润,推动ROE由负转正。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何玥颐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