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恰逢南京成功申请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南京艺术学院董蓓教授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推出《她梦金陵》微电影。此片依托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昆曲为媒,从一位当代女性视角,串联起杜丽娘、李香君、林黛玉三位植根于金陵文脉的经典女性形象,通过光影交错,镜头流转,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体现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杜丽娘、李香君、林黛玉,这三个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又与金陵古城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系。南京不仅为她们的故事提供了地理背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她们独特的灵魂。
杜丽娘虽身处江西南安,但其创作者汤显祖与南京渊源极深。他曾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居留近八年。南京作为明代戏曲中心,文人荟萃,思想交融,无疑深刻影响了汤显祖的创作理念。《牡丹亭》对“情”的极致推崇,杜丽娘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呐喊,吟唱穿越时空,动人不已。
相比之下,李香君的命运则与南京的兴衰紧密交织。她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淮河畔。那条流淌着诗酒风流的秦淮河,见证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相遇相知。南京的繁华与风雅,孕育了李香君的才情与气节,她的故事,让南京的秦淮烟水,多了几分悲壮与苍凉。
而林黛玉这个中国文学中最动人的形象之一,其创作者曹雪芹正是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金陵世家子。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的繁华旧梦,深深烙印在曹雪芹的生命记忆中。黛玉的灵心慧性、孤高自许,既承袭了金陵女子的灵秀之气,也折射出南京作为江南文脉中心的诗书传统。
创作上,团队以“梦”作为叙事媒介,打破时空界限。一位现代女性,行走于金陵山水,唤醒了三位深植于文学记忆中的她:为爱跨越生死的杜丽娘,以桃花扇明气节的李香君,泪葬百花香魂的林黛玉。在董蓓教授的带领下,编剧团队对三位经典角色进行了当代视角的审美重构,既保留昆曲艺术的典雅韵味,又赋予其贴合现代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她们的故事,让南京不再是冰冷的地理名词,而成为一个有情、有骨、有魂的文化意象。穿过时光的烟云,我们依然能在秦淮河的波光里,在金陵城的月色下,依稀看见她们的身影,听见那穿越时空的叹息与歌唱。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国内知名艺术院校,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具有系统性、创新性与示范性的“光影叙事育人”影视传媒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随着微电影《她梦金陵》的推出,也展示了南京艺术学院董蓓教授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契合青年学生用网习惯和情感需求的内容作品的积极探索。(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孙云岳)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