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党群同心聚栖云 邻里共贺庆重阳”为主题的文艺惠民活动在马山街道栖云社区温情上演。本次活动紧密依托无锡市“茉莉花开·锡路芬芳”文艺直通车平台,将一系列高品质、接地气的专业院团演出精准配送至基层社区,在极大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是将跨越千年的历史文脉融入基层治理。
如果说文艺活动是“活态”传承的载体,那么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则为文化传承筑牢根基。梅梁小隐是南宋名医许叔微的归隐居所,位于马山街道栖云社区,是无锡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马山街道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活化,系统性推进相关工作,最具代表性的举措之一就是投入280余万元对梅梁小隐进行了全面修缮。故居修缮不仅保护了一座历史建筑,也为辖区居民找回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与精神原点。为了让流传百年的先贤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在此次活动中,栖云社区创新成立“知微青年国际志愿者队”,这支包含了老、中、青、幼以及国际友人在内的全龄化、国际范志愿者队伍,将承担梅梁小隐的日常讲解以及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先贤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行动,使文化传承从社会倡导升华为自觉的家风延续。
类似栖云社区这样的文化创新,在马山街道并非个例。近年来,马山街道通过盘活历史建筑、振兴非遗项目、打造特色文化IP等方式,推动文化传承从“单点开花”走向“全域联动”。阖闾城遗址博物馆通过构建“馆校社”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吴文化主题研学与文物修复活动,举办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让群众轻松实现“家门口看展”;灵山博物馆则与龙门石窟研究院以“梵境双辉”艺术对话展为契机,将龙门石窟76件(套)数字展品引入灵山,让马山群众近距离感受南北文化交融之美;马山街道更是注重将文化传承融入群众生活,创新打造“读懂马山”等特色全民阅读文化IP,精心设计并推广涵盖吴文化、中医文化、非遗文化等在内的6条特色研读路线,引导群众在“行读”中实现一次知行合一的文化传递。
文化的生命力源自人民的参与,文化的传承力在于时代的创新。从一场温馨融洽的重阳活动,到一支跨越年龄与国界的志愿者队伍,再到一座重获新生的历史故居,马山街道坚持以“文化惠民”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脉络,探索出一条让历史文化资源“活”在当下、服务当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传统文化赋能基层善治贡献了生动的“马山实践”。这份由“一老一小一外”共同守护的文化薪火,正映照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基层沃土中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岳纾羽)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