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1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主办的“赋能地方IP・共话发展新篇”——2025网络正能量“E事茶会”主题沙龙暨镇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在镇江圆满落幕。活动汇聚了品牌战略、城市研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网络名人,他们深入产业一线与文旅地标,通过实地走访与思想碰撞,共同为镇江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思想碰撞:共绘城市IP发展新蓝图
在主题沙龙环节,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赵明在致辞中表示,城市IP是城市独特气质的凝练、文化基因的解码与市民情感的共鸣,需要政府、市场、公众与网络力量共同发力。他列举西安、重庆及江苏“苏超”等成功案例,强调IP打造对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作用,并期待与会专家与网络名人用专业视角与生动表达,为江苏城市IP注入更多“网动力”,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故事。
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敏以“六个一”生动推介镇江:从“一幅画卷”的山水交融、“一眼千年”的历史文脉,到“一城诗意”的文化底蕴、“一市烟火”的生活风味,再到“一路向新”的产业动能与“一网情深”的网络生态,全面展现了这座古城的多元风貌与发展潜力。
围绕“苏超”等文体旅IP的可持续发展,专家们各抒己见。锦坤品牌创始人石章强提出构建“消费、产业、城市”三线融合的支撑体系,推动赛事IP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绑定;“发现江南”工作室负责人祝利升指出,应坚守“城市队”的核心标识,保持赛事的纯粹性,同时鼓励自媒体参与内容共创;自媒体“城市战争”创始人孙不熟则认为,“苏超”出圈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解放,体现的是江苏人特有的“松弛与自信”。针对 “网红”变“长红”的课题,抖音博主“浪花姜”指出,当前年轻人的打卡行为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景点或美食,一个热梗、一张照片都可能引爆一个角落,城市需具备承接这种“偶然走红”的能力。“城市知识局”主创苗天宁强调,真正的IP根基在于坚实的产业平台与独特的文化符号;孙不熟进一步提出,“近者悦,远者来”才是城市IP的长久之道——城市应回归治理基本功,以持续的内生魅力实现真正“长红”。
产业赋能:展现镇江制造硬核实力
调研期间,嘉宾们深入产业一线,切身感受镇江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与绿色化道路上取得的“硬核”成就。
在哈尔滨电机厂(镇江)有限责任公司,嘉宾们了解到,这个哈电南方战略的核心基地已形成六大业务板块,并成功攻克了用于特大型冲击式机组的核心部件——“扎拉球阀”的“卡脖子”难题,这个240吨的“安全锁”从镇江走向西藏,守护着国家能源安全。
在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嘉宾们为这座拥有世界最高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宏伟工程深感震撼。该电站总投资96.06亿元,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13.5亿千瓦时,满足36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4万吨,有效缓解长三角电网调峰压力,成为服务区域的清洁能源“调节器”。
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嘉宾们见证了国产大飞机的“镇江基因”。该公司承担了C919大飞机近50%的复合材料零件研制任务。
与此同时,企业将气凝胶、相变材料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户外用品等多个民用领域,这些零部件以及衍生出的航空保温杯等产品,让视频号“黑小马的创作旅程”主理人龚启帆不停按下快门:“从航天技术、到民用航空和生活应用,这里的每一件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升级的见证。”
在哈电、国网新源、航天海鹰等领军企业的带动下,镇江通过重大项目攻坚与核心技术突破,正稳步构建起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化脉动:探寻文旅融合新路径
从体育休闲到醋文化传承,再到历史街区更新,镇江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创新实践同样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句容仑山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以“体育+休闲”为定位,折光咖啡厅、逸飞庄园、望仙潭等网红打卡点与高品质民宿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休闲体验闭环。其将抽水蓄能电站与旅游结合的矿坑潜水项目,更提供了独特的运动体验。
在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千年醋香中蕴藏着“百年恒顺”的守正创新。这里不仅是国家级非遗“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的展示地,也是国家工业遗产,成为展示“醋都镇江”魅力的重要窗口。
漫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犹如翻开一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卷。 这里古称“蒜山渡”,自三国时期便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南北漕运与交通的核心枢纽。随着江岸北移,古渡功能虽已式微,但自清代以来的老作坊、老厂房等珍贵遗存得以保留,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愈发彰显。
与之相邻的京畿路在保留大清邮政局等历史建筑的同时,通过绘制文化墙绘、引入60余家特色店铺,形成古今交融的独特街景。该街区文旅繁荣景象获央视11次报道,在重要节假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已成为镇江全新的城市名片,展现了历史街区在当代的蓬勃生机。
“镇江的产业发展格局令人印象深刻,它展现了一种‘硬科技+软实力’的深度融合。”网络名人代表王叶楠在调研后深有感触,“从哈电解决‘卡脖子’问题,到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的绿色智慧,再到航天海鹰的材料创新应用,这里正在构建一个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市场深度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网络名人代表孟令悦说:“镇江让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更高形态——将历史与当代共振。仑山湖的创新开发、恒顺的非遗活化、西津渡的有机更新,都在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是让千年文脉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水源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镇江城市形象的全方位展示,更是一次汇聚智慧、凝聚共识的实践。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实地探访,与会专家与网络名人们共同为镇江乃至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能与网络声量。
长风破浪,奋楫争先,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镇江正奋力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精彩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王子钰 徐晓冬 丁小玲 李旸/文 曹阳/图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