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房到手,心里踏实!”(迈向“十五五”的民生图景)

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10月28日,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乡政府办公楼内人头攒动。“今天选安置小区的新房,我一大早就来了!”南北关村村民高林说。

今年8月,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小康营乡等5个乡镇的部分房屋严重受损。

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甘肃省高标准推进灾后重建,规划建设6个集中安置点,供325户受灾群众居住。国庆节当天,所有安置房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从10月26日到28日,325户受灾群众全部完成选房。

早上6点,高林就到了选房现场,看展板、听政策。10点半,选房开始,大家从各自报名的户型房源中抽取安置房。高林搓搓手,抽出一个选房球,给一家四口选到了一套位于5层的两居室。

“80平方米的新房,自己掏不到5万元就能住进去。”高林说。原本,安置小区房屋每平方米建设成本超过3000元,通过争取项目和政策补贴,按2500元每平方米计算房价。此外,甘肃省还将受灾群众全部纳入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范围,每户享受政策补贴10万元、贴息贷款5万元。同时,当地依据原本受灾房屋不同情况,分别另外给予每户不同数额的补贴,免除房屋手续办理中的契税等。

“装修得很好,一个来月后就能入住。”高林十分高兴。拿着新房合同,他直奔新家看房。

安置小区和乡政府仅一墙之隔,到县城车程15分钟,距高铁站7公里。“房子位置好,去哪都方便。”高林很满意。

规划安置房期间,当地摸清受灾群众需求,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在小区的两栋楼内分别设置80平方米、100平方米和125平方米3种户型,方方正正,坐北朝南,通透明亮。此外,村民还将获得社会捐助的沙发、冰箱、洗衣机等家具、家电。

安置房安装了电梯。“一梯两户,电梯宽敞,不用爬楼搬运东西了。”站在电梯井前,高林喜悦地说。

安置小区施工方、甘肃建投项目经理张年介绍,为提高效率,项目高峰期同时在岗超过200人,吊车上料改为升降机上料,建筑吊篮增加1倍,暖气井全部购置成品……“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能保质保量、加快进度,让群众更快住进新房。”张年说,施工期间还邀请了群众代表到建设现场监督。

安置小区里,工人正在外立面铺设保温装饰一体板,双层真空玻璃窗已经安装好。11月1日起,乡政府锅炉房开始为两栋楼供暖。“有了暖气,内部装修烘干、完工交房会更快。”小康营乡党委书记张娇龙介绍,入住前,受灾群众通过投亲靠友、在外租房等临时过渡,对于困难较大的群众,当地开展过渡期生活临时救助,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标准救助,最多可享受3个月。

住进新房子,开启新生活,还需长期、有力的配套支撑。榆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光华介绍,所有受灾群众今年都能够搬迁入住,“十五五”时期还将继续完善安置小区的绿化、亮化和物业服务,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

“要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陈光华表示,将发挥榆中县“高原夏菜”等农业产业优势,开展技术培训,在安置点周边发展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看着安置小区里的新家,高林目光明亮:“新房到手,心里踏实!”

责编:陈凌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