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头条推荐 > 正文
南京梧桐大道稳定出片!“顶流”步行道的“生命密码”找到了

南京钟山风景区陵园路,两侧参天的梧桐(二球悬铃木)大树交织成天然绿色隧道,以独特壮美的景致获誉“南京的绿色长廊”。

这条“梧桐大道”不仅成为城市的旅游名片,更承载着景观记忆与历史底蕴,从上世纪20年代规划到如今的游客打卡地,每寸土地、每棵古树都承载着时光的故事,见证着守护者的坚守。

陵园路的诞生,纪念之路的起源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选址紫金山建中山陵,为方便民众瞻仰并彰显陵园庄重,连接市区与中山陵的专用道路——陵园路被提上日程,这是陵园路的雏形。建筑师吕彦直、傅焕光、刘梦锡等人勘察后,确定了自中山门经四方城至中山陵陵寝的路线。

陵园大道《工程说明书》(1928年6月10日)来源《中山陵档案》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修建中山路(今南京中山东路),中山路至中山门止;连接中山门与中山陵的路段便是陵园路。1929年3月10日,陵园路通车,成为城区前往中山陵的必经之路。

在时任中山陵园设计委员会委员、陵园计划委员会委员傅焕光的精心规划下,陵园路与中山大道成为国内首条以二球悬铃木为行道树的迎榇大道。

陵园大道植树等工程报价(1929年2月26日)

当年向全国征集了1000余株高一丈二尺(约4米)的二球悬铃木,株距严格控制在二丈(约6.66米)。这些1929年春栽种的树木,如今已有百岁高龄,曾经的迎榇大道演变为南京重要的景观走廊,悬铃木也成了城市的绿色记忆与活的历史见证。

梧桐之谜,悬铃木的历史渊源

南京的“法桐”,实为“悬铃木”,因叶片形似梧桐(青桐)而被误认,它既非真正的梧桐,也不产自法国。南京地区悬铃木主要包括原产北美的一球悬铃木(俗称“美桐”)和占比最高的二球悬铃木(俗称“英桐”),原产法国的三球悬铃木很少见。其中,二球悬铃木由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在17世纪英国牛津杂交培育而成,后在欧洲广泛栽培 。

“法桐”这一俗称的由来与引入历史相关。1902年法国人最早将二球悬铃木引入上海,栽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作为行道树,因叶片形似中国梧桐且由法国人引入,于是被俗称为“法国梧桐”。

精心守护:悬铃木的养护之道

陵园路百年间历经最初成型、新中国维护修缮、改革开放旅游开发等阶段,悬铃木养护始终是重点。钟山风景区更是按古树名木标准,以“传统经验+现代技术”构建养护体系。

精准水肥与环境优化:针对悬铃木特性,对衰弱树木定点穴施复壮、精准施肥并输注营养液,改善土壤环境;结合其浅根特性,优化周边植物配置,并加强抗旱浇水。

系统病虫害防治:针对天牛等害虫,全年巡查挖除幼虫,春夏喷专用药剂,冬季树干涂白,形成全年防治闭环。

精细修剪保安全:陵园路法桐均已成型,在遵循保持已有树形原则下,夏季清理内膛枝、萌蘖枝;节假日之前,用专业设备修剪高位枯枝,保障游客安全。

结构加固延寿命:通过树干填洞、修补、架设支撑等措施,解决老树结构问题;对倾斜树木用钢管支撑,加固根部土壤防倒伏。

综合防护越冬:每年冬季全线涂白,既防病虫害又防冻保温,为悬铃木安全越冬与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新时代挑战,人流与古树保护的平衡

如今,陵园路悬铃木步入百年古树行列,随着人流量激增,养护面临新挑战。2025年10月1日起,陵园路部分时段实行“步行”模式,游客能更近距离感受百年林荫的魅力,游览体验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为匹配步行模式下的新场景,养护工作也同步升级。

在守护百年绿意的过程中,仍有一些方向需持续优化,以更好平衡古树健康与游客体验:

一是百年古树随树龄增长,部分悬铃木古树出现生长放缓、抵抗力下降,面临根系萎缩、树干中空、树枝易断等“老年病”,传统养护手段难满足需求,需更科学管理;

二是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不文明踩踏导致黄土裸露、土壤板结,既破坏树木生长环境,对景观效果有一定影响,也为秩序维护带来了新的要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钟山风景区管理局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启动多个南京市级科技项目。

《钟山风景区悬铃木复壮技术研究》(2021年启动):普查树木长势与虫害,分析衰退原因,改良衰弱树木立地条件,制定复壮方案,编制《钟山风景区悬铃木复壮作业指导书》,形成土壤改良到树洞修复的完整复壮体系。

《中山陵园风景区悬铃木行道树更新技术规程及示范研究》(2024年立项):用勘察与探伤设备评估树木长势、安全隐患及内部空洞,跟踪重点路段更新实践,制定更新技术规程,明确更新条件、指标与养护措施,为行道树管理提供规范指导。

这些项目不仅为陵园路悬铃木养护提供依据,也将为全国悬铃木保护提供经验。

守护百年绿意,展望未来

保护悬铃木不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市民与游客的义务。大家可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踩踏地被、不触碰攀爬树木、不丢垃圾、提醒他人爱护古树,关注科研项目并建言献策。

展望未来,随着科研进步与公众环保意识提升,陵园路悬铃木将得到更科学养护,更多人会加入保护行列。

让这条百年“梧桐大道”持续绿意盎然,守护南京的历史韵味与生态之美,吸引四方游客感受城市魅力与历史厚重。

一条路,百年树

一座城,一份情

请共同守护,愿代代相传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