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来到江苏人文交流展区的观众,逛到“聚势苏超”板块,往往都会惊喜并拿出手机拍照:“‘苏超’冠军奖杯!”
这座奖杯被放在展区“C位”,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它不仅象征着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的最高荣誉,更是竞技精神与在地文化的结晶。根据南京发布报道,奖杯由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何方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由威拉里新材料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钛合金粉末3D打印成型。
“这座奖杯与南京的渊源不止于此,在完成3D打印后,奖杯表面还由南京金陵金箔集团的贴金匠人手工贴裹一层黄金锻制而成的金箔。”南京金陵金箔展位负责人何浩表示,“‘苏超’受到全省人民的喜爱,我们能参与奖杯制作,深感荣幸。这种奋力拼搏的精神也感染着我们,我们会更加努力设计更好的作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南京金陵金箔锻制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可追溯至约1700年前。其锻制技艺独特,保持了传统的冶炼、打制等多种技艺,加上现代的金箔匠人们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为每一件艺术品披上绚丽的外衣,使传统金箔锻制技艺在当下依然备受欢迎。
在此次进博会的江苏人文交流展区,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还带来立体工艺品摆件《云帆之顶》。几艘金色宝船造型精致雄伟,桅杆挺立、船身流畅,帆旗采用雾化金工艺、纹理清晰。“宝船作品灵感来源于郑和下西洋船队,船身均为纯手工真金贴制,融合‘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核,既礼赞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精神,恰与进博会的开放姿态一致。”何浩表示,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金箔艺术正悄然复兴。原本只用于皇家宫殿和佛像的贴金,如今早已完成从神圣庙堂到日常美学的转变,不仅彰显了传统工艺的深厚底蕴,更通过创新应用广泛于艺术创作和日常用品中,展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文/摄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