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教育平台一道以学生跳楼为背景的物理题引发轩然大波。题目以“生命可以轮回,高考只有一次”为引言,将“60kg高中生从11层自由落体”作为物理模型,要求学生计算下落速度、动能等参数。这道被网友称为“最恶毒考题”的题目,暴露了题目设计的严重失格。
首先是出题者对生命尊严的漠视。题目将学生跳楼简化为“自由落体”,用“受地球引力影响”淡化悲剧的沉重性。这种表述将人的生命异化为物理参数,与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背道而驰。用“内卷”“自由落体”等词汇来解构青少年心理困境,实则是将个体痛苦转化为冷冰冰的公式。
其次是平台对教育责任的逃避。平台回应称“已下架题目”,但未解释审核机制漏洞。教育平台作为知识传播者,若仅以“技术中立”为由推卸责任,无异于为错误价值观开绿灯。而“生命可以轮回,高考只有一次”的表述不仅强化了“一考定终身”的焦虑,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颠覆。
如此“恶毒”的题目还会对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玩梗”青少年自杀事件,其暗示性内容可能加剧脆弱群体的心理负担。研究表明,长期高压环境下,多数学生自杀事件与考试相关。将跳楼场景“娱乐化”,实则是一种诱导和教唆。
作业题不是简单的数字和公式,应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且符合道德规范。前两年也曾曝出过“毒教材”“毒教辅”的事件,殷鉴犹未远,警钟宜长鸣。因此,不论是对出版物的教材、教辅,还是对教育平台上的题目、考卷,都应引入伦理审查机制,对“暗藏杀机”有悖道德的内容及早发现、及早清除。
教育应是温暖的灯塔,而不是荒唐的魔法。“跳楼题”引发的争议,本质是教育工具化与人性化的冲突。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解题机器,而是塑造有温度、有担当的人。(胡波)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