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产业融合、品牌培育、行业规范三个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旨在破解行业“大而不强”难题,为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知识产权服务动能。该措施将于11月9日正式实施。
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商用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贯穿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的各环节,是推动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的重要支撑。
当前,江苏知识产权服务业队伍规模较大,但规模以上、龙头型、品牌化服务机构相对不足,特别是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因此,该措施将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聚焦产业发展,释放服务效能。该措施明确,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与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申报国家级示范区,打造“一站式”服务载体;促进苏南、苏中、苏北跨区域合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载体布局,推进省级公共服务网点向基层延伸,力争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同时强化涉外服务,支持建设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平台。
聚焦品牌培育,提升服务水平。该措施提出,到2027年,江苏将培育20家知识产权服务龙头机构、100家规模以上服务机构。值得关注的是,将培育一批数据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鼓励其开展数据治理、数据标注、数据合成、合规审查以及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代理、价值评估、流通交易、投融资等服务,助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此外,提升专利代理质量,发布行业发展白皮书,推动服务覆盖申请前评估到转化运用全环节;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吸引优质律所入驻,助力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升级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领域全链条“一网通办”。
聚焦行业规范,优化发展环境。江苏将加强代理行业日常监管,加大对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构建代理服务等级评价体系,指导苏州、南京建设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同时,强化发展保障,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公共服务网点给予奖补,加快人才培养、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引导服务机构坚守诚信与质量底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