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把金色钥匙,开启开放新未来!进博会上,看“苏”式合作如何“链全球”

交汇点讯 黄浦江畔,万商云集。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同一把金色钥匙,打开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开放机遇。

11月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推介会暨中国(江苏)—中亚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4.2号馆内隆重举行。这场活动不仅是江苏在本届进博会的“重头戏”,更是一场承载着国家战略的深度实践:活动现场,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签署投资发展中心入驻合作平台协议,州农业管理局与苏豪亚欧互联科技集团、省班列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墨迹未干,会场旋即转入更为火热的企业对接:江苏与中亚企业围绕食品、金属矿砂、医药材、金属采矿、工程机械、现代农业等项目进行着密集磋商,询盘、报价、洽谈声此起彼伏......江苏用最务实的行动,将进博会的开放平台,转化为互利共赢的“即时成果”。

一组签约,铸就中国—中亚贸易畅通“新引擎”

进博以会架“桥”。在这里,“开放”是琳琅满目的全球好物,是络绎不绝的寻求合作的身影,更是密集签约背后一声声清脆的落笔声。对于东部开放大省江苏而言,进博会不仅是“买全球、卖全球”的超级市场,更是深化友谊、拓展合作、共谋发展的战略平台。

本届进博会上,江苏以一系列层次高、内容实、成果丰的重点活动告诉世界宾朋: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步伐越走越实,共赢的蛋糕越做越甜。

“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推介会暨中国(江苏)—中亚经贸合作交流会”现场,一股合作的热流涌动。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部长阿尔曼·沙卡利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与贸易部副部长伊尔扎特·卡西莫夫等中亚五国政企高层,与中方嘉宾并肩而坐,见证并推动一个共同愿景的实现。

“今年六月在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我们各国的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三中心一平台’综合体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正式成立。”沙卡利耶夫部长在致辞中赞誉道:“江苏省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地区,它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江苏企业是中亚地区的关键投资者,它们不仅提供了资金,还为我们的关务和物流数字化提供了先进技术。”他将江苏伙伴称为这一宏大倡议的“架构师和推动力”。

这座坐落于南京、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平台,已是中亚国家的“商品展示窗”和中国企业开拓中亚市场的“数字出海口”。苏豪控股集团董事长周勇在推介中展示了一组亮眼数据:2024年江苏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2.7%;平台带动下,苏豪自身对中亚贸易额更是增长了82%。强劲的贸易需求催生投资热潮,2024年江苏对中亚协议投资额扩大了19倍。数字背后,是平台打造的“五星连珠”物流网络、丝路电商“全托管”服务,让中亚的驼奶粉、蜂蜜和江苏的汽车、电脑“触手可及”。

乌兹别克斯坦副部长卡西莫夫则将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区域协作。他特别指出已启动的“中吉乌铁路”建设,“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战略意义”,它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的新象征”。这番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中亚嘉宾的心声:他们渴望的,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更是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的产业协奏。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第一副秘书长哈比特·柯依舍巴耶夫深感欣慰:“仅仅过去了四个月,我们已经看到了实际成果……我要特别指出中国商务部和江苏省政府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商务部副部长凌激用一句朴素而有力的话为平台下了定义:“使其成为中国中亚贸易的重要平台,最终让企业认可‘没你不行,有你更好’!”

阿克莫拉州投资发展中心入驻平台、农业合作等一揽子协议的签署,不仅是纸面上的共识,更是未来无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的种子。随后的企业对接环节,各方企业家、机构纷纷就食品、矿产、医药、机械等细分领域洽谈合作机遇,笑脸、握手、拍照声充满了会场。这一刻,江苏与中亚的命运,通过进博会这个节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一场咨询会,汇聚全球视野“思想库”

当夜幕降临,上海的繁华灯火次第亮起,另一场关乎江苏未来的思想盛宴在上海绿地铂瑞酒店拉开帷幕。11月5日,以“培育开放创新动能,塑造未来发展优势”为主题的“2025江苏开放创新发展国际咨询会议”,汇聚了50余家世界500强和隐形冠军企业的高管,俨然一个高浓度的“全球顶级商业智库”。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率先发言,他抛出了与江苏合作的“三维协同”路径:场景开放、人才培养、生态共创。“西门子在江苏的投入,不但没有慢下来,反而在广度、速度和强度上持续加码。”他在苏州落地中国区总部,在南京揭牌科创赋能中心,在无锡和仪征建设新智能工厂的系列布局,本身就是一封写给江苏营商环境的“承诺书”。

强生医疗科技全球资深副总裁周敏涛,则从苏州产业园20周年的视角,讲述了外资企业与江苏“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他期待与江苏省内优秀的创新伙伴合作一道,借助江苏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培育江苏医疗创新生态圈,形成更多试点,也为全国生物医药开放发展打好样板。

嘉吉农业与贸易亚太集团总裁柯沛瑜(Penne Kehl)则用“投资10亿美元”的南通新基地项目,为江苏的营商环境投下了最具分量的信任票。她坦言,项目涉及诸多中央事权审批,“得益于江苏省、南通市各级政府在土地审批、交通配套、政策协调等方面的高效协同,项目顺利开工。”

伊藤忠商事东亚区总裁三村刚(Go Mimura)则从贸易视角,为江苏消费升级建言。他巧妙地将公司170年的“三方有利”理念与中国的ESG战略相结合,并透露正与盐城市研究海上风电和绿色燃料项目,希望在江苏实践“为买方有利、卖方有利、社会有利”的商业愿景。

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副总裁桑杰·沙玛(Sanjay Sharma)、波士顿咨询的吴淳、普华永道的周星……每一位发言者的观点都像一块拼图,共同拼出江苏未来开放创新的全景蓝图:打好“科技牌”、“出海牌”、“外资牌”,突出应用场景和清洁能源优势,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生态。这场持续至夜晚的咨询会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更凝聚了合作的诚意。

一次联展,编织互利共赢的“同心结”

开放,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往来上,更展现在文化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中。在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的中外友好城市展区,南京市与德国斯图加特市携手呈现的“双城匠心·共赢未来”联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是两市结好三十周年。展台上,从梅赛德斯-奔驰的精密制造到泉峰运营的德国品牌,从博西家电内置斯图加特葡萄酒的高端酒柜到两地球衣的“红色胸环”与“长江蓝”交织,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匠心融合”的深度。一幅《金陵图》数字艺术,更将南京的文学底蕴与斯图加特“清音园”的造园理念诗意连接,让观众看到,开放合作早已从产业经济,浸润到文化、生活与情感的方方面面。

这种人文的纽带,同样存在于江苏与中亚的交流交往中。在推介会上,哈方代表QazTrade总裁艾特穆哈迈德·阿尔达扎罗夫的发言朴实而真诚。“自2018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每年都参加进博会,这已成为我们的传统。”他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与江苏伙伴苏豪控股的合作成果:在南京设常驻办事处,在京东开设哈萨克斯坦国家馆,成功举办阿斯塔纳商品展……“我们计划保持这一‘习惯’。”

人文交流为经贸合作培厚了土壤,而蓬勃的经贸合作又为人文交流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江苏开放型经济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胡春春 颜颖

责编:洪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