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双叒来了!
想我们记者,一年到头,报道过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N个节日,堪称“节日气氛组天花板”。
可到了自己的节日,气氛组惊觉:活儿,还得自己整!
“媒”过节=没过节。
那么问题来了:
是什么让记者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依然奋战在写稿拍摄剪辑的一线?
是对工作的深深眷恋?
是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
还是因为……它不!放!假!(破音)
小编(试探地):“领导,记者节了,咱意思意思庆祝一下?”
领导(爽快地):“好!咱整个好玩的稿子庆祝一下!”
果然,记者节的终极奥义就是:
做自己的节日策划,让别人过节去吧!
行,整就整!
今天不聊理想,只聊真实。
带你走进媒体人“人间真实”的一面。
一、记者的颜值:主打一个“提前成熟”
入行前,以为是“无冕之王”,走路带风;
入行后,发现是“无眠之王”,额头顶光亮相。
二、记者的作息:自由,但没完全自由
别人问:“你们记者工作时间很自由吧?”
我们答:“是啊,自由地选择在凌晨一点、两点还是三点下班。”
三、记者的技能:不会剪视频的文案不是好记者
记者,不仅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还得当全能战士:策划、拍照、剪辑、修图、修电脑……
外加一项秒回绝技:“收到,我马上改!”
四、记者的敏感度:休假也像在值班
休假中,看到热点新闻:
网友们:“有点意思。”
记者朋友:“这选题能追!快找信源!快速成稿!”
五、记者的自我修养:从“被拒”开始
采访被拒时,心理素质锻炼得极好。
内心:“求求了接受采访吧我真的不容易……”
表面:“理解,理解,您方便的时候我们再联系!”
六:记者的日常:和错别字斗智斗勇
每篇推送,都是一场视力与脑力的终极考验。
推送前反复检查,自信满满。
推送后最怕看到读者留言:“小编,错别字!”(内心OS:我明明检查了八百遍啊!!)
尾声:我们的心声
自黑,是记者们最后的倔强与温柔。
每当热点发生,现场需要记录,声音需要被听见时,我们依然会条件反射地冲上去。
这份职业,有心酸,有无奈,有秃头,但也有热血,有理想,有坚守。
所以,在这个“媒”假可放的日子里,如果这篇文章能博您一笑,那就是我们最好的记者节礼物!
小编(边改标题边说):“谨以此篇献给所有还在写稿、拍摄、剪辑、改标题的同行——记者节快乐!”
愿你我:
稿子一遍过,热点追得上,头发留得住!
彩蛋
新华日报记者的特别福利,你们羡慕了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言 图/文
图片由AI生成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