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6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绿茵场欢声笑语、活力迸发,南京市玄武区“全学段”促进学生体质强健工作交流暨2025年“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颁奖活动圆满落幕。惊喜的是,“苏超”裁判、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卢庚芝老师也抵达赛场,为比赛执裁。
高光时刻来了!当“苏超”裁判来到“校超”邀请赛
“区长杯”颁奖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本届联赛吸引36所学校80支队伍近1000名球员,历经145场激烈角逐。南京市玄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庄佳峰,南京市玄武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一级调研员沈峰为小学混合组、初高中男女子组等9个组别冠亚季军颁奖,“最佳射手奖”“最佳守门员奖”同步揭晓,获奖队员收获苏超球星签名足球。赛事采用“周末赛与周中赛相结合”模式,7所赛点学校联动承办,让足球激情覆盖更多校园。
颁奖后,玄武“校超”邀请赛精彩上演,小学男子甲组冠军队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与东道主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足球小将们,在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高端装备实验室装备的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的带领下帅气登场。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的传感器似“亮眼睛”,银灰机身搭配灵动,还摆出“致意观众”动作,科技趣味拉满。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曹海永与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子贵共同开球。比赛由“苏超”裁判、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卢庚芝老师执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果松老师、南师附小铁北新城分校李雷老师、小营小学张玲老师担任解说员,专业解说让赛事看点倍增。
现场大屏通过手环实时回传球员运动强度等检测数据,科技赋能让观赛体验更直观。小将们攻防兼备、默契配合,进球后的击掌庆祝、赛后的拥抱换衣,完美诠释“比赛第一,友谊也第一”的体育精神。全场人员一同呐喊助威,沉浸式感受校园足球的独特魅力。
最新发布!“1+1”计划绘健康蓝图
现场,南京市玄武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正式发布《玄武区中小学生体质强健“1+1”行动计划》,以“学校版十项计划+学生版十项行动”的双向奔赴,让体育成为学子生活习惯与成长底色。
据介绍,“玄小武强体魄十项计划”(学校版)通过“每日一课”提质、课间15分钟活力焕新、校园社团俱乐部覆盖、阳光联赛进阶、足球一体化培育、体适能改革攻坚、体质监测促进、家校协同共育、数智赋能运动、体育教师强基计划等举措夯实校园体育根基。“玄小武强体魄十项行动”(学生版)创新“玄小武数字运动伙伴”、社团俱乐部展能、阳光联赛闯关、足球小将追梦、体适能项目进阶、健康星章认定、家校运动同行、安全运动守护等机制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数字人“玄小武”同步带来强体魄十项倡议,科技感十足的呈现方式让强健体魄的理念深入人心。
“2.15专项行动”落地!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
此次活动既是玄武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果展示,更是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省市“2.15专项行动”等要求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每天一节体育课”夯实运动基础,校园体育俱乐部拓宽成长路径,家庭运动打卡激活亲子互动,科技赋能让体育更具吸引力,实现一生一策、因材施教,“校超”等赛事体系则搭建起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截至2025年,玄武区已建成29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成功创建1所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基地暨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中小学入选南京市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项目学校的覆盖率达100%,形成多维度体育特色发展矩阵。其中,排球项目4次代表全国中学生出征世界中学生赛事,篮球项目3次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男子冠军、5次中国高中篮球联赛东区冠军,田径项目更在世界级、全国及省市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区域体教融合的扎实成效与强劲竞技实力。数据显示,近三年玄武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持续提升至98.2%,优良率在全市领先,学生近视率近三年持续下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李丽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