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注意:爆火后,第一批“受害者”出现!医生紧急提醒

童年的记忆里,糖葫芦是冬天的标配。

但,你能想象吗?那串红彤彤、只卖几块钱的糖葫芦,如今正披着“奶皮子”的外衣,以30到60元不等的身价,在各大城市掀起排队狂潮。长长的队伍蜿蜒街头,为了能吃上这一口,不少人心甘情愿等待数小时。更夸张的是,还有人愿意支付高达50到100元的代买费。

来源:社交平台网友分享

那么,奶皮子糖葫芦到底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糖葫芦的基础上叠加一层或两层奶皮子,醇厚的奶香与山楂等水果的清甜进行中和,在口感上具有“1+1>2”的效果。

奶皮子糖葫芦的第一把火,燃于线上。在抖音上,“奶皮子糖葫芦”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亿,在小红书上,笔记高达十几万篇。甚至相关的视频都成为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有人尝鲜后觉得齁甜,并没有想象中好吃。这难免让不少人好奇:奶皮子糖葫芦为何如此火爆?

来源:社交平台网友分享

年轻人追求仪式感。随着气温骤降,糖炒栗子、烤红薯、糖葫芦这组“入冬三件套”霸屏街头,成为冬日里最具仪式感的风景。举着属于这个冬天的奶皮子糖葫芦,拍一张打卡照,便心满意足。

精准抓住社交媒体的传播逻辑——颜值即正义。视觉上,乳白的奶皮与鲜红的山楂、翠绿的晴王葡萄、艳红的草莓形成强烈色彩对比,极度“出片”。

为“情绪价值”买单。年轻人购买的,远不止是食物本身。在压力无处不在的当下,消费越来越成为年轻人获取即时快乐和治愈感的重要方式。当代消费者,对“旧元素的新组合”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厌倦了一成不变,渴望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新鲜感。

然而,网红美食似乎都是昙花一现。曾经,一米长的“巨型糖葫芦”横扫社交平台,“雪糕界爱马仕”的钟薛高家喻户晓,如今都跌落神坛。当猎奇心理消退,消费者回归理性,奶皮子糖葫芦能走多远?昂贵的价格,如果没有体现在糖葫芦本身的产品上,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销上,长期来看消费者肯定是不买账的。

需要强调的是,近日,“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已经出现。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最近彻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得买几串解馋。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

来源:新闻报道画面

所谓糖化脸,指的是长期吃高糖、高脂食物后,体内多余糖分和皮肤里的胶原蛋白发生糖化反应导致的。“糖化反应”不仅会加速皮肤老化,让脸变得暗沉、松弛,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

医生提醒:这款网红美食并非人人能吃,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或有代谢综合征的人,需要严格控制体重的人,以及乳糖不耐受、对奶制品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食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吕鑫

责编:陈凌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