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下午,随着总决赛最后一项赛程的结束,第四届“问止杯”中医知识大赛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
这场历时两个月,横跨预赛、初赛、复赛、半决赛直至总决赛的年度中医盛会,吸引了超过八万名来自全国中医爱好者、学习者和临床医师的积极参与,参赛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成为中医药领域现象级的知识竞技与文化传播平台。
本届大赛旨在“为热爱搭台,让知识发光”,其宏大的规模、激烈的赛况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医人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精神风貌,更凸显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所迸发的巨大活力与无限潜力。
规模逐渐增长,影响力不断扩大
回顾“问止杯”中医知识大赛四年来的发展轨迹,成长速度令人惊叹。
从首届六千余人报名,到第二届短短两周内收获三万份报名表,再到第三届六万人参赛并开设高校专场,直至本届突破八万大关,“问止杯”已成为中医领域内极具影响力的知识竞赛之一。
“我们为何要年复一年地搭建这样一个舞台?”问止中医工作人员表示,“答案始终如一:希望大家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传承岐黄薪火,助推中医药知识传播。”
“问止杯”的初心从未改变,期望大赛能成为一座灯塔,以“赛”为舟,渡人穿越知识的海洋;以“友”为帆,让同行者彼此看见,相互激励。
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理念绝非口号。知识大赛通过设置系统化、高标准的竞赛环节,激发参赛者系统梳理中医经典理论,深化对古代典籍的理解,并锻炼其在压力下的临场应变与知识运用能力。
正如一位参赛者所言:“备赛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其高效的深度学习,迫使我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体系,对很多之前模糊的理论有了豁然开朗的认识。”
总决赛巅峰对决,展现新时代中医人风采
经过前期数轮线上选拔的激烈角逐,最终的个人赛与团队赛六强选手及队伍成功会师深圳总决赛现场。他们中既有来自精一书院各期班级的爱好者,也有在精一书院学习并长期临床实践的医师,充分体现了大赛参与群体的广泛性与专业性。
整个总决赛过程可谓“全程高能”,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不仅仅是对记忆力的简单考验,更是对中医思维逻辑、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临场决策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全面挑战。赛场上的每一次精彩对答,都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线上线下同步观赛的中医爱好者们也通过直播平台积极参与互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与交流氛围。
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最终奖项归属尘埃落定:
个人赛三甲
冠军:241雅好148班 陈晨
亚军:257雅好233班 王秀华
季军:247雅好46班 曾彩彬
团队赛三甲
冠军:续学班 昌志源、万九龙、李惠霞
亚军:247雅好123班 陆莹、赵天缘、吴开朋
季军:241雅好92班 房平、朱明一、陈家麟
在第二日举行的第四届问止中医人工智能临床学术会议开幕式上,问止中医创始人、精一书院院长林大栋博士为获奖选手及团队颁发了奖杯和奖金。个人赛冠、亚、季军分别获得5000元、3000元、2000元奖励及奖杯;团队赛冠、亚、季军则分别获得6000元、4500元、3000元奖励及奖杯。
属于中医人的连接、交流与传承
“问止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竞赛。它更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岐黄传承者。
参赛选手中,既有初窥门径的自学爱好者,也有经验丰富的临床专业医师;既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大家因对中医的共同热爱而汇聚于此,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竞技中相互砥砺,共同进步。
总决赛结束后,许多选手和观众并未立即离去,而是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分享学习资料与临床心得。这种基于共同志趣而形成的社群凝聚力,正是中医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
大赛的帷幕虽已落下,但由此结下的深厚情谊和建立的学习网络,将滋养着每一位参与者的中医之路。
展望未来:科技赋能,传承不息
第四届“问止杯”中医知识大赛的成功举办,是问止中医与精一书院在“中医+人工智能”领域长期耕耘的集中体现。它将书院教育、经典学习与现代的竞赛机制、社群运营、人工智能中医大脑辅助工具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医学习与创新生态系统。
中医的未来,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融入,中医的传承方式、学习效率乃至临床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大赛主办方在闭幕之际向所有中医爱好者发出诚挚邀请:“不管你是经验丰富的老学员,还是刚入门的新手;不管你是自学爱好者,还是临床医师。只要你热爱中医,愿意为传承岐黄薪火出一份力,‘问止杯’的舞台就永远为你敞开。”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6年第五届“问止杯”中医知识大赛的盛大启幕,期待更多中医爱好者从台下走到台上,期待岐黄薪火在新时代燃得更旺,传得更远。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