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材料从原先的8项精简至2项,仅3天就获得批复!”近日,盐泰锡常宜铁路06标段传来好消息,这一跨越44条河道的涉河项目,在泰兴市水务局的指导下,施工单位采用钢便桥或涵管方式建设临时便道,通过填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表》替代传统防洪评价报告书,开工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泰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内河水系纵横密布,无论是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沿河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常常需要新搭建临时建(构)筑物。以往,所有涉河建设项目均需按常规审批程序办理,要求提交立项批文、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等材料,并需组织审查或专家论证,而小微项目常因材料缺失无法获批,甚至易形成违法建设。
针对小微涉河建设项目“工期短、投资少、对防洪影响小”的特点,泰兴市水务局今年推出《小微涉河建设项目审批表(试行)》,将原先需编制并评审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要求,简化为填写一张申请表并承诺落实防护措施。这一改革带来三重实效:审批时限从原来的30天压缩至3天;企业无需再支付平均约5万余元的报告编制及评审费用;叠加计算企业的时间成本和早投产早见效,综合效益显著。这一改革与泰兴市水务局正在推行的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水资源论证等涉水审批“多评合一”改革一脉相承,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下一步,泰兴市水务局将以三个聚焦持续深化简易审批表制度改革:聚焦标准细化,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制定个性化审批清单,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聚焦服务延伸,建立市镇联审机制,推行水利站代办制度,让群众办事不出镇;聚焦品牌提升,每年开展服务回访,通过企业座谈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动态优化审批流程,打造“快审批、优服务、强监管”服务品牌,让小微涉河建设项目审批成为展示水务改革成效的亮丽窗口。
(蒋继军 田华轩 周兰)

新华报业网
Android版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