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四大举措破解“看病难”,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聚焦江苏医改

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扬州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在会上介绍了江苏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综合举措与阶段性成效。她表示,江苏从财政投入、价格调整、编制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四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务人员得到激励、人民群众获得实惠。

财政“舍得投”,夯实公益基础

如何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江苏在“钱”和“人”的管理上做了精细文章。

谭颖介绍,江苏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中优先保障医疗卫生,明确落实对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发展等六项投入责任。“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达2300亿元,用于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改善就医条件和提升运营能力。2023年以来,省级财政就净增投入125亿元,有力支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价格“动态调”,体现医护价值

江苏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总量控制、有升有降”的方式,优化价格结构。“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269项,调整价格1411项,降低检验检查类项目价格,提高诊查、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谭颖指出,这一调整使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更好反映医护人员的知识价值和技术付出。

编制“灵活用”,补齐人才短板

在医务人员最关心的编制和薪酬上,改革带来了新气象。

在编制管理上,江苏建立动态核增和“周转池”制度,增强编制使用的灵活性。“十四五”以来,全省已核增公立医院编制4.9万个,重点向儿童、妇幼、精神、传染等紧缺专科倾斜。同时,实施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制度和备案管理,切实回应医院对“高精尖缺”和临床一线人才的迫切需求,增强医务人员归属感。

薪酬“合理化”,破解“招人难留人难”

谭颖指出,薪酬制度改革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江苏积极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在科学核定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的基础上,大力优化内部分配结构,着力推进“三个结构调整”——即逐步缩小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医院内部不同科室间、同科室人员间的收入差距。

改革明确向关键紧缺岗位倾斜,确保辛勤服务于儿科、急诊科、感染科等岗位的医务人员获得合理报酬。目前,这些岗位医生的薪酬已基本达到全院医生的平均水平,同时薪酬中固定部分的比例也在持续提高,收入稳定性增强,职业吸引力得到提升。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安莹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