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则谣言毁了近200亩白菜,损失逾百万!责任谁担?

近日,一则“白菜免费”的不实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导致内蒙古赤峰一菜地种植户近200亩白菜被闻讯涌来的人群“白采”,损失惨重。

造谣和哄抢的行为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网络狂欢与无序采摘过后,种植户的损失该由谁来担?

网传视频宣称“白菜免费”

种植户损失惨重

在网传的一则视频中,博主的镜头面向一片齐整的白菜地,并配文称“几百亩大白菜现在都不要了”“内蒙古欢迎您来捡白菜”。这条未经核实的视频被发布后,又经个别媒体和部分网友传播,让事发菜地的种植户李先生最终在11月6日上午见到了失控的一幕。

李先生回忆白菜遭哄抢时的情景:“开始时来了三五个人,我说你们砍几个回家吃就行,别再来砍了。(后来)突然间来了七八百人,跟他们说不让砍,但现场根本控制不住了。”

一名知情人士介绍,在当地,“你种点东西,邻里邻居去砍几棵菜或者摘点果子都行,但是这种大规模的确实比较少见。”

△网络视频截图

李先生向媒体表示,“白菜本已联系好了销售渠道,正准备陆续采收上市,却遭遇哄抢,经过初步估算,被采摘白菜面积约200亩,每亩损失约5000元,总计损失接近100万元。”李先生曾在社交媒体上澄清,“从来没说过白菜不要了免费砍”。

11日晚,赤峰市松山区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网民在网络平台反映“因网上传播免费采收白菜信息,致使自己菜地的白菜被他人采收”的问题,松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后续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发布。

集体哄抢“法不责众”?

参与者需退赔,行为或构成犯罪

相关视频显示,现场有人携带麻袋,骑着电动车或开车来到菜地采摘白菜。其中,部分采摘者“有备而来”且不顾劝阻的行为,显然已超出“误信网传免费”的范畴,是“法不责众”的预期下对种植户财产权的公然侵犯。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兵建分析,“部分人会觉得既然大家一起这么做,好像法律也没办法对他进行处罚,这种认识其实是误解。以哄抢为例,除了要承担返还原物的民事责任,还可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网络视频截图

实际上,这场关于“白菜免费”的风波,已经从起初的“邻里拿菜”演变为一场漠视规则与法律的集体哄抢。那么,什么是“哄抢”?它离犯罪还有多远?

邹兵建解释,通常说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有很多种方式,包括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抢劫、抢夺,哄抢也是其中一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很多人在一块,通过采用非暴力的手段公然拿走他人财物。哄抢行为最严重的情况是构成犯罪,如果情节没有那么严重、数额没有那么大,至少也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未达刑事立案标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哄抢公私财物的,可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罚款。

有事件知情人向媒体透露,事后有少数采摘者联系李先生归还菜钱,也有人道歉称是“无心之失”,但依据法律规定,所有参与哄抢者都必须履行退赔义务。

编造、发布网络谣言

造谣者应承担什么责任?

此前哄抢农产品的案例中,多是附近村民的自发行为,而这次哄抢白菜背后,有网络谣言的推波助澜,侵权人不仅有哄抢白菜的人,还有编造与发布“白菜免费”信息的人。

普法博主、公益律师王跃旭指出:“发假消息直接导致菜农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视频还故意造谣、扰乱公共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可以直接行政处罚。”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与破坏力常会超出人们的预想。一条未经核实的短视频,经过算法推荐与社交裂变,特别是经过一些媒体“背书”后,虚假的信息呈指数级扩散。而当“免费”“捡漏”等关键词与“田园生活”“丰收喜悦”的画面结合,更易激发部分人群“占小便宜”的心理。

△网络视频截图

王跃旭补充提示,不加核实、不经标注就发布或转发信息,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带来严重后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散布谣言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丰收不易,哪怕只是一棵白菜或一株辣椒,随意采摘和带走,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每个哄抢者只是抢了几棵几十棵白菜,落到承包者身上,就是一季的辛苦打了水漂,让人欲哭无泪。

这些作为劳动成果的农作物,岂能由他人打上“无主之物”的标签?所谓“农民收完不要”,“不要”的定义权不应在短视频博主和采摘者手里,而应在农民或种植户自己手里。

图源:网络截图

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乃至机构媒体工作人员,网络上的话语权既意味着影响力也意味着责任,运营账号时不应该为了追求流量而不顾一切。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标注信息来源”“虚拟演绎标注”“辟谣机制”均已有相当细致的规定,足以规范自媒体与机构媒体从业者的行为。

总之,这起哄抢事件不能就此画上句号。当地公安机关有必要行动起来,尽可能查找参与哄抢的人员,更要查处造谣传谣的自媒体和机构媒体,让他们承担承包户的损失,保护经营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营商环境。

责编:吕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